那些在大学里“偷偷”努力的人在想什么?🤔
刚想到要写这个话题的时候,脑海中便浮想出自己高中时的记忆。
中学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少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成绩是拼命学习得来的。似乎,大家更愿意听到的赞扬是,“天呐,你不用怎么学都可以考的这么好,真厉害。”而不是想听到别人夸你勤奋。
高中那会儿,我是个很努力的学生,我的成绩从来都不是随随便便学一下就可以得到的。大家也都知道我学习努力,可是我还是愿意“偷偷”学习,每每放学我会找一个没人注意到的地方,悄悄背书,悄悄做题,继续我的学习。仿佛这样就可以营造一种“自己不努力学习都可以考的很好”的错觉。
可能是怕别人看到我的勤奋,也学习我,那我就会被比下去吧。也怕自己努力了可是还是考不好,会被别人看不起。
毕竟我也不是那种很有天赋的孩子啊。
现在想起来,觉得那时候的自己真幼稚。
直到上了大学,依旧习惯一个人去学习。但这一次,不只是想“偷偷”努力。
大学意味着什么呢?几门分量算是很重的专业课,一些到了期末季才会去死磕的选修课(俗称水课),杂七杂八的社团活动,比家里还舒服的寝室,一起玩一起闹又相互嫌弃的室友和不怎么联系的大学同学,一起逛操场的另一半(也许会没有...),下了课就不再有关系的老师,基本上没有课的自由的周末,各种各样的团建活动......
这是一般人的大学。
也有不那么一样的大学。
成为图书馆和自习室的常驻居民,和导师一起跟进的项目,各种各样的赛事和奖项、证书,寒暑假满世界跑的出国交流学习......还有,旁人眼中格格不入的你的孤独。
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可是足以区分一群大学生。
有人说高中是个分水岭,决定了你去什么地方。可是我觉得大学更加适合这个比喻。没有老师家人督促,所有事情都靠自觉,但四年时间会证明一切。
其实我很惭愧,自己并不适合在这里说教,因为我也不优秀啊。
我的一个室友,成绩排名稳定在学院前三的高绩点大佬,一个不只是会“学习”的学霸。参加社团活动,竞选年级干部,担任班委里最忙的学委,拥有一堆证书的人,还谈着甜甜的恋爱(写到这里我都有点酸了)
我们都是早出晚归的人,住在同一个寝室,却基本很少碰面。每次见到她,可能是在图书馆,可能是在去自习室的路上。当我跟别人提起她,也就只能自豪地提一句,“我可是有个学霸室友的。”
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看到很久没发朋友圈的她更新了一条动态。上面是她拿到的名企的offer聘书,以及一些记录和团队成员努力的点点滴滴的照片。我很惊讶,随即也觉得合理,为她感到开心。
这么长时间没联系,原来她在为这个事情做准备啊。
在你见不到的地方,总有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偷偷”努力啊。
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会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目标暗自努力,不必发朋友圈立flags,不必向全世界的人宣告自己要开始努力了。
当你在寝室里吃鸡煲剧“享受”着大学时光时,他们就在“偷偷”努力了。回过神来,你压根不知道别人什么时候开始就甩开自己一大截距离。
他们在“偷偷”的走着,走向更优秀的自己,按自己的节奏,不慌不忙。
看到过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的努力不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一瞬间有点走神。也许就是这样吧,那些在默默耕耘自己大学的人,他们知道大学生涯是自己可以把握好的最美好时光,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需要努力去耕耘,所以专注于自己,而不会去过多顾虑别人不理解的目光。
短则四年之后毕业,长则十年二十年,时间总会筛掉那些不屑于努力的人。
文章首发:那些在大学里"偷偷"努力的人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