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迷茫最早形容什么?不就是模糊、混沌、看不清方向吗。
这个阶段的你也正是如此。
如何逃离这种状态呢?
只要你想知道,搜索引擎几千几万条的推荐结果都能帮你“对症下药”,比如迷茫是因为不够自律,然后会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制定一份可行性较高的计划,再或者迷茫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于是乎又有大堆的心理疗法让你正视自我,勇敢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并非这些方法没用。然而在我看来,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可能你做了上述的一切、坚持了两天,又有了泄气的感觉。
原因出在哪里?
如同看病求药,这些是技巧,是解决阵痛的“止疼药”。病根儿在哪里?不知道。
我认为有句话讲的很好,有些人走了太久,以致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事实上据我了解,很多大学生倒不是因为走太久而忘记了出发的初心,还是从一开始你就不知道为什么出发——自我认知不清。人生前18年也很难遇到什么不顺,进入大学,你看着身边人各飞各的,各个方向都有,你也想赶紧选定一个方向快点飞吧,每一条路却都又那么陌生。
事实上你也有路,只是你迟迟不做选择,但是不做选择往往也是一种选择:选择暂停。
自我认知有多要紧,我用一个通俗的例子来形容:
我迷路了,我想要明白我现在自己的位置,我手握什么资源,这就是自我认知;我想弄明白我最终要去什么位置,这是你的理想;搞清了起点终点,你需要想明白这中间有多少条路供选,这些都是你的选择;想明白哪些路允许你目前手头资源(包括精力、资产、人脉等)和能力通行,这就是平时筛选选择的过程;然后选定一条路最适合当前你自己的路,这与他人的方向相不相同毫无干系,相同实属巧合。接下来你需要计算,以你现有的时间、精力、财力怎样使用到最佳配比时性价比最高,足以支撑你走得最快;你还要考虑路途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因素,路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偶遇,应储备以应对措施。最后剩下的就是执行了,这个过程不用脑子,纯体力苦活。等到下一个路口,你又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别人以为你周而复始又回到了原点,所有的流程看起来如出一辙,但只有你自己明白并且懂你的人明白,早都过了一个里程碑了。
所以,如果你已经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去往哪里,恭喜你!已经超越90%的人。有方向就会快很多,至少不会出现费了半天劲、绕了一大圈发现距离上次出发点没多远的情况。
如果你现在还是处于认知不清的状态,也要祝贺你,如果你愿意,尽快想好你的终点会是哪里,选定方向后也有一大堆开篇提到的网络技巧助你加速,追赶超越没在怕的。
当然,你也可以仍然选择忽视这个问题,这本身也是一种选择,代表你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终点就是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