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的轨迹,说短不短,早晨送完儿子上学,沿途还能见到已开放的桃花,路过,不采
拍它,是因为它在一长溜的绿色中很扎眼,转了几个角度,还是选择了半树半楼的背景,谈不上取景如何,只记下它给出的生机;恐怕也有不少路人看见它,心生快乐吧!
有时候不得不庆幸,住在乡下,不用大老远跑去婺源也能看到正宗的油菜花了,一小片田地,迎着太阳,绽放。
走到地铁站,除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以外,天桥上聚集着一群老人,他们很开心的样子,有说有笑。也许我不该说他们是老人,分明比我们笑得畅快啊!让我情不自禁的按下快门的,无疑就是他们的潇洒。
地铁上
这张形象的对比图,中、西、南三派医学,对比最强烈的是中西医,印度医学和中医实际是属于同一方向,但西医始自解剖、独立系统,把病痛对应到独立的静态部位器官,这跟中医的整体动态医学是相差很大的,甚至是世界观的不同。
不过西医也在发展,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西方医学界人士开始接受中医理论,研究整体医疗,而且在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的基础上,中医理论渐渐被现代科学揭秘开来,这就是一本在地铁上连续看了三天的书本「看不见的彩虹——人体的耗散结构」描述的一部分。看来「黄帝内经」「伤寒论」都没买错,不过可以更加辩证的去看了,甚好。
今天是第二遍,比昨天写的用心,写得慢,开始感受到呼吸对下笔的影响,最后两列因为分心了,写得粗糙轻飘。字形结构观察还是不够仔细,悬针收尾不够饱满,“大夫”二字的撇“丿”不自然。比昨天好的地方是,轻重有所区分了,下笔的笔锋稍有感觉,特别是横画,虽然掌握还不到位。
细心观察确实可以带来额外收获
叨逼结束
end.2017.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