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喜欢执着于虚无缥缈的东西,乐此不疲。如金钱,如地位,如梦想......
人们为了这些自己认为所谓无比重要可实际上并无任何实际意义的事情无休止地奔波着。
人生真的有意义吗?
其实,人生是有意义的,那就是:你所执着的东西是什么,你人生的意义就是什么。
可是人的追求真的有高低贵贱之分吗?答案是——没有。
你所执着的东西是从小到大的积累,积累的所有认知和判断都是来自于你所接受的引导。于是,人生就因此被赋予了意义。
卡夫卡写《城堡》。
“城堡”似乎象征着政府、权威和统治。在人们的心中,“城堡”高高在上,不可亵渎。尽管它机构繁琐,制度拖沓复杂,办事效率低下,可城堡的臣民们依然心甘情愿,毫不反抗。像极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对高管权贵的屈服。
“城堡”又似乎是毕生追而不可得的幻象。谁都不曾见过城堡,通篇也没有一点关于城堡实体的直接描述,可它却又无处不在,在人们的心中,在人们的口中。每个人供奉城堡为最高权威,毕生以身为城堡人而尊贵且骄傲,可谁都不曾亲眼得见城堡本尊。K一生奔走,终生纠结,试图看清人们追求和信仰的“城堡”是客观存在而非虚缈的,最后既不曾找到城堡,也无法改变人心。
我也曾经以为人生必须有意义,生活一定是存在着严谨的逻辑的,一切都是有着因果关系的。而卡夫卡的一生和作品告诉我们,生活特别没道理,也不公平。他内心极其矛盾,不仅源于他的宗教信仰和时代烙印,也源自于他的家庭尤其是父亲的权威暴戾。二十世纪初的欧洲,腐朽的桎梏束缚,新鲜的萌芽思潮;卡夫卡获得法律博士,做着平凡的保险员工作,痴迷着文学创作;他渴望爱情却屡次解除婚约最后终生未婚;他所有的矛盾和叛逆滋长着又被扼杀着,于是碰撞出了那么多的著作。他的挣扎和努力,明晰深刻,千万次的努力和绝望之后,卡夫卡在自己的两个世界中可怕地分裂着,或者至少是内心的狂野和现实的残酷相互撕裂拉扯。
读卡夫卡,你或许觉得冗长晦涩,荒唐滑稽。其实,我们每天所处的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发生着荒唐草旦的事情。我们自己,也经常做一些毫无道理的行为吧,只是,我们总喜欢用自己深信不疑或是冠冕堂皇的理由解释和说服自己,解脱自己。同时,我们又喜欢用挑剔和批判的眼光去评价和对待他人。
所以,读卡夫卡,你若可以跳脱自己的惯性固定思维,你便可以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看清虚构城堡中的人性愚昧,同时反思自己的所谓追求所谓道理,与他人一样,不过就是个人的执念而已。
卡夫卡之所以成为伟大的作家,在我看来,正是因为他的思维不受制约而行为时常规范。他思维发散,笔风奇特,创造力无限,敢于挑战既定规则引发新的深刻思考。
【后记】-《审判》
卡夫卡写《审判》,向我们昭示:审判无处不在,审判突如其来。我们终日生活在人群中,被周围不同的人审判着。任凭你如何挣扎,所有的争辩都是苍白无力的,有些时候甚或没有任何机会去申诉和辩解。
有的人不被理解,有些事荒唐可笑;有的人执迷不悟,有些事没有必要。
于是,在人群的注视下,我们该如何自处,是顺其自然还是奋起反抗?然而,所有来自他人的审判和评价,你在乎,它就是座山,你忽略,它就是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