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去给艺考生上专业课,在检查作业时,有个学生通过对节拍器的运用与调整,使自己的演奏变得更“细腻”了,也就是更加注重细节了。
他是怎么做的呢?刚开始的时候,他告诉我说,他的一个乐段已经练到了120的速度了。
我很好奇,毕竟才学习了这首作品不到两周的时间。于是让他打开节拍器,用那个速度给我卡一遍。
结果不出我所料,在一些音符密集的乐句上,他卡得慌慌张张,毫无章法。
我就告诉他,你看似练到了120,实际上全是虚的,这样练下去,效果只会越来越差。
然后我让他改变练习方式,把速度立刻降到100以下,重新开始卡拍练习。
能看得出,他有些不情愿,因为舍不得自己已经“练到的速度”,但还是照做了。
把节拍器调至90的速度后,他的前两遍都没有卡好。并不是速度快所致,而是之前的慌张,导致没有办法立刻慢下来。
在第三遍时,终于适应了目前的速度。当慢下来之后,明显能感觉到,学生的气息也顺畅了,音色也饱满了。
最重要的是,之前没有处理清楚的细节,现在在较慢速度的节拍器的“压制”下,正在逐步完善。
又练习了几遍之后,学生已经演奏得正确率很高了。他告诉我一个感受:
慢速下的卡拍练习,就像拿着放大镜在观察那些乐谱中的细节,把那些困难的、繁琐的乐句,掰开揉碎了呈现面前。
事实确实如此,学生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