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书,涉及古代史最大的梗阻便是文言文,特别是先秦史,有些古字见都没见过,更遑论理解其中的含义了。有没有必要去理解这些生僻字的所蕴含的深意呢?如果深究,必然要耗费许多心神和时间,如果忽略它们,则对古文只能连猜带蒙,不求甚解,也就读不透了,于是便失去了读书的意义了。
很多人喜欢历史书,往往喜欢读白话历史书,像《史记》就不喜欢看古文版的,我也是这类人。读文言文,断断续续,句段不通,实在令人读得烦躁,时常容易放弃。现在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一句古文的人日见稀少,因为读懂弄通的实在不多,受众更不愿接受这样的语言,于是文言文自然就束之高阁了。可惜像《史记》、《三国志》等史书文言文版本才是第一手资料,白话文历史书是他人的解读,信息传递中难免有错漏、歧义,所以学古代史,最好的就是古文,深究读透内容,读通古文才能真正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若读不通,也就只能在别人的脚步里理解历史,终究超越不了别人。优秀的中国历史学家必然能熟谙古文,这就是大师和普通人的区别,他们字字研读,大众却只是一目十行,学问不能光有广度更要有深度,二者兼有才能成大家,一知半解的萤火之光只能被日月光辉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