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家昌老师您好,很高兴这次有幸能够做您的专访!
家昌:您好!各位师友好!
记者:家昌老师,涉足艺术领域这么多年,请问您是怎么评价自己的?
家昌:我觉得,用一句话来概括,也许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在天空种地的人”。
记者:哦?您为什么这么说,我不太明白?您能具体解释一下么?
家昌:每个人都头顶着一方晴空,都有自己的梦想,艺术就是我的天空。我活在艺术的世界里,与无边无际的云层相伴,翻云、拌肥、撒播种子,日复一日,乐此不疲,追逐自己的梦想。
记者:家昌老师,您说得非常有诗意,这就是您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么?
家昌:见笑了!境界谈不上,就是比较执着吧!多年来,我沉浸在艺术的天空里,播种一种心境、一种实现、一种修行,期盼自己种下希望、结出硕果。
记者:家昌老师,您这么年轻就已经有了现在的成就,说明您相当有天份!
家昌:天份?哦,我有能耐得住寂寞的天份!哈哈!
记者:家昌老师,您是怎么看待艺术的门户之见的?您对艺术的理解是什么?
家昌:我以为,百花齐放才是自然的本真,百花齐放也才能春色满园,门户之见不可取。艺术是多元的,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理解。就像有人喜欢吃素,也有人喜欢吃荤一样。既然个人喜好不一样,艺术评判标准自然也就不同。用两种计量单位的卡尺去丈量同一艺术,擦枪走火在所难免!我一直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也一直默默追寻自己心灵的方向。我深知:你画的不是别人,是自己!我以为,艺术家“不是正常人”,得要有脱光了让人看的觉悟。作为艺术家,人们往往会出于各种原因审视着你,甚至近乎苛求、挑剔。他们也许是为了打压你,也许是为了抬高自己,也许是确实不太懂艺术,也许是为了压低作品价格以牟其利,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帮你、为了成全你。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你都要有强大的内心!你不仅要听得进别人的话,还要坚持做你自己。有人会好心地告诉你向东走,但同时也会有人叫你向西走。到底向哪儿走?是听从还是坚守?这是个问题!可也不是问题!就像有人对你说:“你媳妇不贤惠,换了吧!”这婚离还是不离?日子过得好就不必离,日子过得不好,你就得研究研究。对艺术的坚持,有时就像一场婚姻,是否合适,只有自己知道。
记者:家昌老师您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艺术的?您认为传统应该何去何从?
家昌:有些人说传统文化过时了,或者解读为:现代艺术很时髦!我不掩饰自己对传统的喜欢,这除了血脉里的传承,还有灵与魂的共鸣。或许,这种妙而不可言的感觉,就是宿命,就是传说中的本能,就是冥冥中的注定。我希望玩现代艺术的朋友和画廊能够给传统艺术一些空间,这里说的不是赏口饭吃。我以为,从本质上说,艺术不应该追逐市场,不是什么好卖就画什么。艺术就是艺术,自己喜欢就好,其他的屁都不是!我说的给传统艺术一些空间,是因为,艺术是百花齐放的,不应该以一己之好恶盖而论之;艺术是百家争鸣的,不可能模式化,更不可能“军事化”!艺术崇尚个性,应该画出你心中的自我。不然,若干年后丢进历史的长河,后人会说:看那头虎视眈眈的领头羊,后面跟着一群傻羊!不然,后人会指着我们的作品,摇头笑笑:那些人,他们是不懂艺术的一代!
我在宋庄遇到过一些已经闯出点儿名气的画家,老是不服,说中国画完了,太陈腐、太守旧,跳不出老一辈留下的框框,根本不知道当代艺术为何!我告诉他:“这是一个怪咖时代、小审美时代。现代艺术是挑战传统审美,挑战传统思维,挑战审美极限,挑战传统古板的思维定式,对视觉印象与传统观念的一种颠覆。”他说:“呀!这你都知道!那你咋不变?”我说:“英语有句话叫Think out of your box,意思是跳出你的固有思维。你的想法我明白,可你想过你变了吗?你真的变了吗?你从中国人玩的框框跳出去了,去哪了?跳到外国人玩的框框里,中国人没看过,说‘哇塞,不一样’。真的不一样吗?外国人不一定这么认为!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创新,国人看不一样,外国人看可能更新鲜。我们聊的是艺术,更是哲学,你自己去体会吧!”
记者:家昌老师,从您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您对艺术的热情,正如张有清老师评价您的作品时说,“热爱生活,取法自然,观察入微,在熟悉的视野中发现、提炼艺术美。”对此,您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吗?
家昌:一直以来,我都希望寻找到生命的真谛,希望以手中的画笔为同行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光明,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爱的力量。我用十六个字来概括自己的状态:“不慕钱锦,安守淡泊!铸剑为锄,耕耘宁静”。近年来,一些丧失艺术原则、阉割艺术本性乃至充斥负能量的作品大行其道,有的还被推到所谓“中国当代艺术的巅峰”!甚至炒作出了天价!有人说,时下有一股势力,以树立伪艺术来扰乱当代青年人。在浮躁、追名逐利的时代,这种艺术导向正迎合了耐不住寂寞的年轻人的心态。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幕后推手,但我知道,这样的艺术确实影响了很多人。而我则始终认为,真正的艺术无所谓好坏,就像枪炮,看你怎么使用,用于保家卫国就是好,用于杀人抢劫就是坏。艺术家应该有社会良知和道义担当,艺术品是艺术家的灵魂。没有灵魂的艺术家,只能生产行尸走肉。如果为了猎奇,为了取悦,为了媚俗,而一味地用作品倾诉自己矫情式的压抑,把负面情绪带给观者,把有的没的(人生感悟与艺术加工)一股脑儿倒给观者,这是不负责任的行径。观者不是垃圾桶!不要像怨妇一样一味抱怨,须知,新奇过后,观者更需要爱、更需要美。爱与美方为永恒。猎奇是一时的,所以,那些充斥负能量的作品注定不能长久。那些靠猎奇而生的作品更适合给没看过的人,观者多看两眼也就不想看了,剩下的就只有感叹:太他妈值钱了!我不欣赏抱怨的艺术,不欣赏负能量的艺术,我更喜欢美的艺术、爱的艺术。大爱无疆,惟有爱的艺术,才能长青,才能不朽,才能永恒。爱,是一种温暖祥和的感觉。它使人平静,能让饥饿的人有饭,让漂泊的人有家,让争战的人休兵,让杀戮的人放下。爱,引领我们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让我们深情地抱起天真无邪的孩子,抚摸一下摇着尾巴的小狗,牵起爱人的手,给默默守护你、照顾你的人一个微笑。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爱,是我心目中为艺术赋予的生命,是我永不懈怠的追寻……
记者:谢谢家昌老师接受此次专访!在和家昌老师的一番交谈中,能让人感受到家昌老师的艺术情怀、对艺术的执着。正如家昌老师所说,他是“在天空种地的人”。家昌的艺术理念,以及他所孜孜不倦追求的“简单、自然而干净的艺术”,如同著名评论家邵大箴先生在家昌画集序言中指出:“家昌先生曾在其著述中称其属于‘典范式美学’。典范式与程式化意味着观念和技巧的成熟与完美,不仅是历代艺术家长期实践下思想与经验的积累,而且承载和传递了历代哲人的智慧。”为此,邵大箴先生热情鼓励:“以家昌之人生经历、涉足艺术门类之广博、内心之沉静,以及面对艺术之痴狂,必将在艺术的道路上大有作为。期待他不断有新作问世!”我们相信,家昌老师,这位“在天空种地的人”,一定会在艺术的天空里收获更大的梦想!
【链接】家昌简介
1981年,出生于内蒙古,蒙古族,别号:蘭、蘭公。国家民族画院院委、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华慈善总会理事、荣宝斋艺术顾问、高级陶艺师、著名设计师、画家、雕塑家。自幼学艺,少时受启功、黄胄、李琦等多位书画名家指导。师从黄卖九、曹德兆、温国良、张有清、张慧斌、冯杰、张玉东、王林旭等艺术巨匠,涉足艺术门类广泛。早年,负笈英伦,游历欧美,广闻博见,研磨技法,与众多国际大家交流艺术理念,深受东西方文化双重影响,后醉心于中国传统艺术,痴迷并致力于将东西方文化完美融合,以中国文化基因,融入国际语汇,展示传播中华艺术,为中国艺术的国际化贡献一份力量。他由此被业内挚友和国际友人亲切地称为:中国传统艺术守望者!其作品受到评论界广泛赞誉,并得到社会民众的喜爱。他无穷的好奇心与丰沛的创意能力,使他成为当代中国较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中文名:家昌
英文名:OZ
别名:蘭公
国籍:中国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内蒙古通辽市
出生日期:1981年
职业:艺术家
主要成就:中国传统艺术守望者、国家民族画院院委、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华慈善总会理事、荣宝斋艺术顾问、高级陶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