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妈带着我的4岁多的儿子去外面玩儿,每次出去都使劲儿追他,还要大声喊他,避免跑太远。回来后只喊辛苦。看来这个办法不够好,看孩子的人变得精疲力尽不说,孩子还不满意。被看管着,玩得不够痛快嘛
我想起董哥的教育方法,就是要让儿子变主动。今天出门玩儿之前,我跟儿子郑重地说:“儿子,你们出去玩可以,但是不能把奶奶给丢了。她是我的妈妈,你要丢了她,我可就没有妈妈了。你是男子汉,负责看好她,回来的时候把她带回来!”儿子若有所思,跟奶奶出了门。回来的时候,奶奶满脸惊喜说孩子像变了个人一样,在外面玩儿,不会跑远,还经常回头嘱咐奶奶不要走远。回来牵着奶奶的手,唠叨着不要丢了奶奶。
哇,这是真的吗?好神奇!
(2)
这应该是“屁股决定脑袋”的现实版案例哈!原来都说管孩子,教孩子,但是如何管,如何教,却是家长很操心的事情。尤其是家长把孩子放到被动的地位的时候,家长累,孩子也累,大家都不满意。
但是让孩子上升到主动地位的时候,结果就会有所改观。家长需要把握方向,勤加鼓励和引导。孩子还是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常言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说的就是孩子早承担起责任,站在了主动负责的位置上去,自然就能“早当家”。其实“早当家”可不是“穷人家孩子”的专利,这是站在主动位置上负责任孩子的专利!
(3)
熊孩子当家岂不是要闹翻天?让家里的熊孩子当家应该是家长们既爱又恨的事情之一了。但是作为家长,放手让孩子成长是必须的。
家庭是孩子早期社会化的基本单位,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将被直接拿到外界去用。如果在家孩子是被动接受一切,当进入家庭之外的环境的时候也会出现相同的问题。
不要指望孩子在被动的环境里长大后能突然来个质变,直接变成主动处理一切事务。
有人常说“船到桥头自然直”,“孩子长大就懂事了”,其实放在教育孩子方面并不适用。这只能算是家长惰于教育的托词。以被动接受教育和关爱为主的孩子,走到其他孩子中间仍然会以被动接受为主,一旦不能满足,内心便遭受挫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问题。进入社会更会遇到更多更大的的挫折。
如果非要说“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话,那应该是受挫折一定程度后,突然觉悟的结果。有的早,有的晚,有的终身没能“直”。有多少孩子在通向这个觉悟的路上当了炮灰呢?
(4)
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当炮灰。要想孩子不做觉悟的炮灰,那就要从娃娃抓起!当然,不能在孩子一出生就放手让孩子当家负责,是要孩子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和认识能力之后。
记得有个朋友聊起来说他在大学里有个同学,军人家庭出身。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自己管理自己,还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军人,有时候父母没时间在家,这个孩子还要照顾家庭。到了大学,这个学生就显示出来不一样的能力了,照顾自己根本不是问题,做事情根本就是军人作风。刚入校军训的时候,别人还在为站军姿而抱怨的时候,别人还在研究如何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儿的时候,这位同学已经拿出自己的精力投入学习了。
这就是差别。
(5)
孩子在自己的家庭里以负责任的姿态去面对生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将收获到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同成年人面对困难一样,他们也要面对困难。但是这种面对,将是对他们的一种磨练,更是增进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走出家门,他们将会更好理解这个社会的法则,而不是重新认识社会法则。因为在家庭的环境里历练,犹如军事演习,已经遇到过了种种情况,走出家门,不过是不同的战斗场面而已。
在家负责任,不怨天尤人,出门必能担任更大的责任;在家直面困难,出门必能从容应对更大的困难;在家能想办法总会有,出门必然不会依赖!“在家能自立,出门能立事”。
(6)
嗯,既然儿子4岁就可以照顾奶奶,以后可以安排更多的工作来做,可以安排跟多的责任来负。还有,2岁的妹妹也该纳入日程才对!额~~~,孩子们大了会不会看到这段文字?他们以后会不会琢磨我这个当爹的老奸巨猾,在他们还处于撒娇年龄的时候算计他们呢?
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