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按理应该有本旧版的才好,不过我手上的这个是冯唐作序的。序中这一句“杂花生树,群英乱飞”,好像“陌上花开,君可徐徐归”,相信除了冯唐也没谁了!
全书以回忆录的形式,记录描写了米勒同几位作家、艺术家朋友旅居巴黎的生活经历,同时通过对工作、交谈、宴饮、嫖妓等夸张、变形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们的内在精神世界,诘问了在这个杂乱无序、肮脏的世界生存的意义。
这是一种探讨人生意义的实验小说,书中流露出激愤的情绪,也表现出狂欢的活力。既道出失败、耻辱,也尽显渴望、勇气。虽生犹死之苦和苦于文明的不能承受之重,都在小说中深刻体现。
文字即孤独。
若是有一位基督徒像我忠于莫娜那样忠于上帝,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早已成为耶稣基督了。当我意识到她走了,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一个巨大的空洞便打开了,我觉得自己在下跌、下跌,跌进幽深的空间中去。这比流泪还糟,比懊悔、创伤或悲哀更深刻,这是魔鬼撒旦被抛入的无底深渊,无法再爬上来,没有光线,没有人说话的声音,没有人手的触碰。
那么这一本呢?这一本不算是书,它是对人格的污蔑、诽谤、中伤。就“书”的一般意义来讲,这不是一本书。不,这是无休止的亵渎。是啐在艺术脸上的一口唾沫。是向上帝、人类、命运、时间、爱情、美等一切事物的裤裆里踹上一脚。我将为你唱歌,纵使走调我也要唱。我要在你哀号时唱歌,我要在你的尸体上跳舞……若要唱歌,你必须先张开嘴,你必须有一对肺叶和一点儿乐理知识。有没有手风琴或吉他无所谓,要紧的是要有想唱歌的愿望。那么,这儿便是一首歌,我正在唱歌。
醒着的大脑对于艺术来说是最没有用处的。写作的过程中,一个人是在拼命地把未知的那部分掏出来。仅仅是把自己有意识的东西摆出来,毫无意义。任何人只要练习一下就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