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到L校长他们学校青年教师微信群发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
“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因为在某一次交流中,我们对学校应该多造就“教师领袖”有高度共识,他邀我加入这个群,作为他们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伙伴。
我认为他在做一个很好的事情。第一,校长并不认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是一所学校应该有一个好校长加上尽可能多的好教师。第二,说到“好教师”,并不是爱啊、奉献啊、师德啊地说上一大堆,而是强调教师基于业务能力形成的领导力和魅力。第三,引入各种理念和资源,建立各种渠道和平台,真心实意地帮助教师成长。
对于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我觉得最好补充一点——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知识工作者,我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参与知识的创造及其改变现实的应用,并从中找到人生的成就感”。
L校长同意这话,但问题是,“不少老师想不到这里来”。
我的看法则是,“事实上,很多老师正在做这个事,而且现在的教育改革需要越来越多的老师做这个事。可以尝试这样做:用明确的理念来概括我们所做的事情,并且指引我们的追求。”
他说:“需要引导老师用新的思维方式来工作,而非只管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甚至不知到底为啥拉车,如何拉车,拉到哪里去,拉到什么时间才算结束。”
我说:“一起做,慢慢来!当每个人真切地体验到,通过学习和做事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候,谁都不会拒绝这个诱惑。”
自我感觉,在读书这个事情上,我现在变得越来越淡然了。不愿意在“读书”这个层面上谈读书,也不同意将读书上升到义务甚或修养的层面。我更愿意基于一个具体的人,探讨人生改进的可能性,以及为了实现这种改进,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能够持续做什么。
凡是这样想的人,会自然而然地去找书读、找事做。这样的读,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