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男女歌酒宴乐,在宋代词人生活中是习以为常之事,他的父亲晏殊为一代显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皆出门下,而他晚途仕宦连蹇时,却“不能一傍贵人之门”,“遂陆沉于下位”(俱见黄庭坚《小山词序》)。因此,他常纵情歌酒,以排遣其生平抑郁不平之怀,而形之于词,使其词具有顿挫磊落之致,而读者亦可以略见其身世之感及鲜明个性。
以自己这个性情疏狂的人却被离恨所烦恼而无法排遣,而在句首着一“天”字,使人觉得他的无可奈何之情是无由开解的。人情总是在处于绝境时把根源归之于天,早在《诗经》中就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邶风.北门》)同是—一种极端矛盾心情的表露。
三、四两句紧接着从时空两方面形容其长久遭受离恨折磨的情状。“秋草”为一年衰晚之象,“夕阳”为一日垂暮之景。陌上秋草,年年自生,楼上夕阳,日日照到,二句纯属客观景象,而与上句紧相承接,则为表现离恨之无限深重而设,综合二句,即觉其中俨然有个倚楼怅望陌上之人,其人年年日日都在迷惘中度过,使读者感到人物景象,一片浑茫。这种运用赋的手法,因情敷景,布景织情,是小晏的一种常用抒情手法,如其《临江仙》,于“去年春恨却来时”之后,紧承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飞”,即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我们读这首词,可与李白的《菩萨蛮》对照玩索,二词所写同为羁旅思归之情,其情俱生于楼上怅望,只是时间长短及系情的景物彼此殊异,而写来异曲同工,不过李词表情细微深婉,而晏词则豪迈俊爽耳。
《西厢记》所说,把书信“修时和泪修,多管阁着笔尖儿未写早泪先流”。“泪行”,双关文字与泪水之成行。既然离恨这般深重,非言辞所能申写,如果再“向花笺费泪行”,那便是虚枉了。小晏也曾在一首《采桑子》中写道:“长道短恨难凭寄,枉费红笺。”情意正同。总之,此二句意谓此际相思之情,绝非言语所能表达得出来的。
他在词中往往能道出眼前之事,为人人心中之所欲言,使读者感到非常惬意,说来非常新鲜,却不纤巧,倒觉得很老实,而情意又极深重。况蕙风《蕙风词话》所主张的“重、拙、大”的标准,在《小山词》里颇多合者,从这首词里也可看到这一艺术特点。
(此文转载,略有删减,原作者:胡国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