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我对百度上面流传的解释感觉是有些异议的,昨天晚上刷牙的时候,突然连接上了脑海里面熟悉的知识,想通了这句话。
关于: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句话上网络上大多数的解释如下:
解释1:上天不分亲疏,经常眷顾善于顺应天道的人。无亲:没有偏亲偏爱。善人:有德的人、圣人、擅长、顺应天道的人。
解释2:天道对于天底下的万物都是没有分别心的,没有亲疏,但它喜欢和有德之人站在一边,这是因为有德之人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解释1和解释2大同小异,前一句说天道没有分别心,后面又选择一类人(有德之人)这不是矛盾的吗?
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中便对这句话提出了异见。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既然天道常帮助善人,那么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善人,为何得不到善终呢?
解释3:道泛爱万物而无亲疏之分,“为而不争”之下,不生仇怨,则能达到老子所期待的“常与善人”之结果。而这里的“善”,也不能与儒家伦理善恶之恶相对应,这里的“善”表明一种无干涉下怡然自得之态,即在道的“无为之德”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因无偏私,得以在合适的状态发展。
我更倾向于解释3和我理解的相似,最近在听樊登老师讲的《透过佛法看世界》,书中引用了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概念。
有教无类就是你只要愿意学,我都愿意教你,我不会把你们分类,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
古人讲为什么要学天地?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
天无私覆:老天说不是因为我喜欢你,你是好人,我就照你,你是坏人,我就不照你。
地无私载:大地说,无论你是好人、坏人,你在我身上种树,抛脏东西,我都承载你。
这种容量叫有教无类的概念。
这段话其实不就完美的解释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吗?
上天没有亲疏,无论你是谁,圣者都会无分别心待你。
歧义就出现在“善”的理解,人是指所有众生,善我个人理解就是像爱是个动词,而非是一种状态,善不是善良,有德的,不是形容词,也是个动词,这个动作是发射信号的人发出的。在发射信号的圣者心中,他的智慧和慈悲是同时升起的,这个用佛教中的一个词叫做“智悲双运”。不光有看破它的智慧,还有珍惜它的慈悲。慈悲是怎么回事呢?在圣者心中,他关切每一个众生的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