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四日,是女儿上小学后第二个开学日。
1.起床
早上六点,天还未完全亮,女儿醒来,“妈妈,开灯,我想起床。”
“这么早?才六点啊!”我摸到手机,打开看完时间说。
“妈妈,今天我开学,不能去太晚了。”她有些怏求道。
“哦,哦,今天开学啊,是应该早起。”说着,我起身开灯,女儿也跟着坐起来。我母亲住在另一个卧室,我们还没穿好衣服,母亲已起床来到我们房间,她也在为外孙女儿开学操心,她起来负责给我们做早饭。我和女儿一起收拾她的书包,练字本,寒假作业,中小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写绘作业,削铅笔,备橡皮,等到一切准备妥当,母亲已为我们做好了早餐。
2. 去学校
早饭后,女儿对我说:“妈妈,我今天第一天开学,我想让你去送我。”我也正有此打算,毕竟又是新学年开始,我也希望自己作为母亲可以亲自去送她,当然会满足她小小的请求。
下楼,骑上电动车飞奔向女儿学校,她坐在后面,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该见到梁老师,张老师,还有一班同学,“妈妈,这个寒假咋这么长?我早就想来学校了。”“真的吗?为什么?是不是因为可以见到老师同学了?”“嗯我觉得在学校更有意思。”说话中,已走到学校门口,下车拿着书包,嘴里洗着:“妈妈,再见!”头也不回直奔学校。
在集体中学习,很快乐。
3.等待
前天微信群里看到,女儿班主任发的微信说,报到后大约十点钟结束离校。我看到有家长在群里问接学生时间,潜意识中就期待老师会在学生离校时发群消息。
等待中已到了十点半,看到高年级的学生已回来,问一下才知早就放学,路上也没有几个学生,赶快去学校看看。路上碰到女儿跟着同事阿姨,很感激同事带孩子回来。 我接上女儿去超市买面条,路上交谈,“你今天真棒,在这里开心的等妈妈来接你。”
女儿没有埋怨我来晚的意思的意思,她的注意力都在新书上了:“妈妈,我今天发了很多新书,老师说让包书皮,这学期要用纸包,不再去买书皮浪费钱,要把钱省下来买书和本。”
“好啊,一开学表现就很不一样呀,知道节省了。”我赶快表扬。
“可是,妈妈,我不会包,你给我包吧。”
“当然可以呀,你可以看着我包,对吧?”
“嗯。”
是啊,只要心中平和,等待也是一种幸福。
4.练字
晚饭后,女儿说没有作业,但是她想练字,写完一张后,她举起来让我看:“妈妈,你看我写的美不美?”
“嗯,好看,写的很认真,很像一个小书法家写的呀!”(尽管有些字写的不是很规范,但是孩子主动写,应该表扬。)
“妈妈,我写两张字,不要告诉我爸,我给他说过开学后要练字,可能他都已经忘了,等他回来看到我写这么好,一定很惊喜!”
“哦,好,我一定守住这个秘密。”
有目标就有行动,女儿的目标不大,但她是为了给在外工作的爸爸这个惊喜而坚持练字,值得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