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新喜剧之王》,颠覆主流观念,去颜值、去身材,女主如梦顶着“努力!终能成为演员”的自我暗示,让梦想贴近,催化成现实,成功改写人生。
剧中有个画面刻画,极尽反差,印象深刻:
凌乱公车,颠簸前行。女主在后座就着快餐,饭菜四溅,拧开一曲交响乐,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背景音乐宏大、震撼。在女主陶醉的表情下,现实寒碜、音乐高大,悬殊的背景,遥不可及的两端,才稍微缓和,些许靠近。
一样的悬殊,映射在,女主现实的平凡与梦想宏伟的落差。平凡的脸蛋、一般的身材,一边是顶着屈辱,艰辛,跑着十来年的龙套,另一边是努力成全自己,明星梦的未来,遥远的两端,女主用“只要努力,终将实现!”的积极暗示,相衔接。
诚如女主等待机会时的对话:
“永远有多远”
“宇宙毁灭”
“宇宙毁灭之后呢?”
女主演员如梦的自我暗示有多深,她的决心就会有多强烈。
正如女主的名字一样,如梦,人生如梦。人生可能是梦幻般绚烂多彩;可能是梦魇般哀怨沉闷;也可能是毫无悬念的随遇而安。不管是处于哪种人生状态,都与我们的观念、思维紧密相关。
人的一生,处在催眠别人,被别人催眠,或者自我催眠三种状态中。其中自我催眠占主导作用,它设计、甚至改写你的人生。
自我催眠这个行为,自人有意识起,它就时刻相伴,可能存在意识中,比如习惯性的评价自我,我是怎样的人;也可能存在潜意识中,比如世代传承的观念,“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等等。
自我催眠,分为消极和积极的。消极的自我催眠,固有的观念,匡囿设限人生,裹足不前。积极的自己催眠,会让逆境成了磨砺、锤炼,持续的内驱力,努力直至梦想成真。反观历史,努力进取,颠覆主流观念,成就大业者众多。
苏秦,生活在龙争虎斗,风云际会的战国时代,祖祖辈辈种地为生,而他立志,以学问出人头地,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纵横之术。
学成下山,回到东周,谋职求发展,贵族官宦冷嘲他贫贱的出身,终日挖苦,悻悻离去。随后游说秦国,恰逢支持变法的秦孝公驾崩,商鞅被车裂处死,秦惠王以王室不满,人民怨声载道,为由打发了。
苏秦此时身无盘缠,面容憔悴,宛若一乞丐,返回耕读。父母背脸不相见,妻子织布不语,嫂子连碗剩饭都不给与。内外交困,他始终深信,知识改变命运,继续埋头攻读,留下“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典故。
整顿行囊,再次出山,先是游说赵国,当时国君赵肃侯,没有实权,其弟奉阳君掌握朝中大权,认为苏秦,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未被受用。
认真研究时事后,选择了燕国,正值燕文侯求贤兴国,苏秦的“合纵六国,抵抗强秦”理论才得以实施,学以致用。
最终游说六国,受六国至高礼遇(赵、魏、韩,齐,楚、燕),拜六国相印,苏秦集会返程途中,车辆马匹势如长龙,诸侯国派使者护送者多如牛毛,气派堪比国王出行。
苏秦的人生,若只是遵照潜意识的传承,复制延续祖祖辈辈的生活,做个农夫,照看一亩三分地,历史上却少了位纵横奇才,就没了合纵六国抗秦,维持十五年休养生息,精彩局面
不在乎过去,不认同宿命论与天注定,苏秦少小立志,以“以知识改变命运”,在这样主线观念引领下,即使面对冷眼、嘲讽、羞辱、磨难等等,都一一化作加倍的努力,修善自己的不完美,成就丰功伟业。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生的重点并不在于个人遗传了什么,而是他如何处理他的传承”
这也让我想起,鲁迅笔下的闰土,见多识广,雪地里装弶捕鸟,西瓜地里刺猹,天真活泼的少年,到了中年,眼神呆滞,判若两人,虽然这个角色有时代的烙印,但反观现实生活,也不难发现,许多人也和闰土一样,长大之后,“我就成了你”,活成了约定俗成的模样。
少时的伙伴,十来年未见,毕业、嫁人、生活,一切按部就班,经济允许,成了全职太太,过着人生既定轨道的生活,也顺了长辈的意。听她说生了三个女娃,我问他是否慢慢靠近曾经的梦想?她哑然失笑“现在生个男娃,就是我此生的梦想”,透过他的眼神,有种坚定,还有种说不出的寒意。我看着手中打算送给她的书《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知是否合事宜,她礼仪性收下。
自我催眠的念想,随着生活的打磨,有些人越来越清晰闪亮,有些人却被消耗了,虚弱中,其他的观念长驱直入,直至瓦解原有的念想,用不同于先前甚至相反的观念,进行自我催眠。开始过上大家都认为,你挺好的生活。或许旧有的念想,午夜残存在梦里,等你苏醒它。
阿德勒说:“人,能做得到任何事”,他赋予自己积极暗示,一生践行着。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创始人,是精神分析三大巨擘之一。他的前半生却比普通人不易得多,他天生体弱多病,患过佝偻病,幼年两次被车撞,3岁时经历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4岁才会走路,无法进行强烈体育活动,老师下论断顶多成为鞋匠。
若按照主流思想,天生有缺陷的阿德勒长大后或许是名出色的鞋匠,顶多,而不是心理学家,造福人类。他积极的自我催眠,把曾经的不幸当作原料,一生观察剖析“何而为人”,首次提出“自卑情结”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我们的思维、观念,会改变我们的情绪、行为,产生相应结果。自我催眠,就是把思维观念,持续灌输给大脑,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结果,积极的催眠会指引我们走向人生美好的面向,反之亦然。
人的出生,是起点,决定不了人生的高度,而自我催眠的念想,却设计着你人生的最终归宿,或是匡囿设限,或是梦想成真。
诚如阿德勒说的:“人,因不完美奋发向上,而人生因不完美而更趋完美”这就是积极的自我催眠赋予我们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