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初相见

这是西西心理2018年的第18篇文章。

前几天,在和不同年龄段的人闲谈中,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你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人呢,还是感觉自己只是一半,需要寻找到另一半才能让自己变得完整?

每个人的回答是不一样的。

伙伴A说我觉得我只是一半,所以在茫茫人海中一直在寻找着我的另一半,以期最后可以让自己变得完整;

伙伴B说我觉得我是介于两者之间,应该自己是0.7,需要外在的0.3来让自己变的更完整; 

伙伴C说我本是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我在不断的成长和学习,变成一个完整而圆润的人;

你的答案是什么?欢迎你的留言。


  其实这个问题背后是一个有关很深刻的议题。很多人前来做心理咨询大都是因为因为关系出了问题。关系其实包括你和自己的关系、你和他人的关系以及你和环境的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人的一生终究在追寻一件事,寻找归属感,亦或是和他人(和自己)深深地连结。

那么这个连结又是什么呢?每个人的答案又可能是不同的,可能是那个重要他人对你的理解、支持、接纳、包容、不评判、关心、看重……


这是很重要的,但如果我们认为我们自己小于等于0.5的时候,那么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基本上是建立在外在的评价体系上,我们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只要满足了别人的需要才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当活了大半辈子,牟然回头,才发现自己只有一个空虚的驱壳,内在的灵魂是干瘪的。这也是关系出现问题时,立即陷入抑郁、无价值感和意义感的重要原因。

如果我们认为我们自己大于0.5的时候,我们更多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的需要,和自己有一个深深的连结,即使当我们的关系出现问题,也不至于感到毫无价值,而是会重新审视这段关系是否是适合自己,反思期待与他人深深地连结是否合理?

我在想人这一生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活在别人的期待中,然后转而转向自己,活出自己的生活来。中间重要的转折点就是经历过被折磨、痛苦和期待落空后的一种顿悟,也许就是化蛹为蝶般的重生。正如卡尔荣格所言: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

此刻的你会认为,和他人的连结固然重要,但是你要相信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人,你需要被他人看重、接纳、理解等等的渴望转回到自己的内心,把自己当成一个那个重要的客体,来陪伴自己、爱护自己,这个时候看似是孤独的,但也会享受这种孤独。

    写到此时,也解了我心中的一个困惑:ACT、客体关系、荣格的心理分析三者如何运用才更有效、才能真正帮到你我,除了看见问题的核心关键,看见动力、看见历程,同时又看见那深藏在你内心的资源和力量,进而带着勇气与慈悲去爱和生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我们不谈剧,我们谈情! 肖尔斯在《许愿树》里说:" 有时候,你很想念一个人,但你却不会打电话给ta。因为打电...
    神经病啊_7539阅读 680评论 0 0
  • 1. 沈良第一次遇见梦希的时候,她正安静地在园子里修剪着花草。 乌黑的长发姣好的容颜,简单无比的动作却是那样的认真...
    逐小墨阅读 538评论 0 10
  • “元纯?这名字挺好听。都说人如其名,你这个人,倒是跟你的名字一样,纯真善良。” “谢…谢谢,你是第一个这么说的...
    十点树洞先生阅读 395评论 0 1
  • 2016.12.16写手圈第十一期A组14号青柠果果。 这张图片代表很多意义,有多此一举,溺爱,责任,善良等等。每...
    青柠果果阅读 259评论 0 0
  • 意识的方向和选择的频率会决定你如何感觉、如何思考、如何行动。
    leo_s阅读 389评论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