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货篇第十七」20
【原文】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译文】
孺悲求见孔子,孔子以生病为由推拒。传命者刚出房门,孔子便取出琴瑟,边弹边唱,以令孺辈听到。
【注释】
“孺悲”,鲁国人。据《礼记》记载,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应算是孔子弟子。
“辞”,推拒。
“将命者”,即传命者,传达指令之人。“将”,持也,携带。“将命者”多半应是随侍孔子的家人或门人,也有学者认为是指孺悲的随从,似应以前者为宜。
“使之”,当为“使孺辈”。也有学者认为此“之”字乃指代“将命者”,但“将命者”既曾入户领命,便应知孔子无病。故应以指代“孺辈”为宜。
【评析】
孺悲求见孔子,孔子托病不见。但是传话的人刚一出门,孔子就“取瑟而歌”,故意使孺悲知道自己并非真的有病,只是不愿见他。孔子为何不见孺悲,各注说法不一,自古并无定论。想必孺悲所行有失当之处,而孔子不欲面斥其非,故以此举令其自行反省。
孔子教育门人弟子的方式相当灵活多变,既有像对子路那样的耳提面命,也有像对孺悲这样的旁敲侧击,通过拒见来促其自省改过。据《孔子家语》记载,曾参有一次跟父亲在田间劳作,不小心锄断了一根瓜苗。其父以大杖怒击其背,曾参以“孝”之故不加闪避,竟被击晕在地。“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不让曾参来见自己。这跟拒见孺悲的用意一样,也是要令曾参反省己过。但“曾参自以为无罪”,就请人向孔子请教。孔子说:“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音“义”,死也)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曾参这才知道自己错在“愚孝”。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认为,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就连表示不屑于教诲本身,其实也是一种教诲。孔子之拒见孺悲,大概就是所谓“不屑之教诲”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