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我感知环境并自我表达的方式就是哼唱,并自称“写歌”。
但作为普通理科生,除了零零星星学过几次吉他课、架子鼓课、舞蹈课之外,未曾受过系统音乐训练。
高三谈及理想专业,说想学“作曲”,爸妈反对下痛哭一场,不了了之。
本科时,对自己许诺:等毕业工作有收入了,就供自己学音乐。
谁承想,“毕业”竟是在4年本科+2年硕士+1年Gap year+7年半博士之后了……
今年2022年,终于工作了。
考量后,新买一把古典吉他,每周一下午在小区旁的音乐教室学习,开始兑现许给自己的承诺。
不得不说,虽然成年人学音乐/乐器完全靠自觉,以及挤出的时间精力经费,但十几年的等待中,好在保持对音乐感知力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理解力。此时的音乐学习对于我,是一个看似已然成型固化的成年人,如孩童般懵懵懂懂充满未知和欣喜接触世界、形塑自我的崭新维度。
写这段文字前,我刚抱着吉他,练习过本周新学的《浪漫曲》,虽然弹过许多遍,仍会因美妙的音符而由衷感叹,也会因连贯或加深的理解而会心欢欣。
此刻敲击键盘的指尖还微微传来痛感,提醒我:“正在兑现许给自己的承诺”,这种状态,太美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