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做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
品牌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是与市场的妥协。
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仅仅只是知道……
关于品牌营销的一个亲身经历
前一段跟几个朋友一起吃饭,一个做企业的大姐问我:
“老弟,你做营销这么多年,看看我们公司的品牌营销做的咋样呗,给出出主意”
做品牌营销这么多年,服务过很多客户,这样问我的老板有很多,一般我是不愿意做答的,因为很多时候他们想要的“出出主意”更多的是指望拿到一副“品牌壮阳药”,这样的企业家大多是70后或是早80后的创业一代,他们心里还记着那个“靠一个点子赚十万块”的故事,他们心里最早的品牌可能不是茅台、海尔,而是傻子瓜子。在他们心里我们这些做品牌的,做营销的,做策划的,其实本质上只是“出点子的”。
当然饭桌上也不好薄了大姐的面,便问她企业目前关于品牌和营销是如何做的
我总结一下基本上是这样的:
“我有去听过定位理论的课,我们有公众号,我们有微博,我们甚至还做了抖音和微信大群”。
嗯,听起来很不错的样子
我就笑说“做的这么齐全,肯定也是有专业的团队在运营吧”。
答“都是自己做的,我朋友是做设计的,我侄子是大学生能写写东西,平常朋友们也都给出出主意”。
又问“感觉效果好吗?对销售有拉动吗?”
答“这东西贵在坚持吧……”
都挺好的,企业家有学习意识,有设计有文案有策划,也做了很多很流行的平台,但为什么还是做不好品牌?为什么一直无法体验到品牌带来的加持?
应该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家都面临过这样的困惑,然后坚持,坚持到放弃。
付出了时间,精力,金钱,最终荒废了公号,微博,抖音……
得出的结论:做品牌不如做促销。
挺可惜的,很像是去庙里算卦抽签,拼命的摇,很努力,但出来什么样的结果却只能靠天意。
很多企业家把做品牌想的太大,以为做品牌就是纯投入,只有像可口可乐那样的才叫品牌,也有很多企业家把做品牌想的太简单,觉得做个LOGO,整句SLOGAN,打打广告就可以了。
其实呢, 也对也不对。
对
是因为品牌就是由这些元素(设计、策划、产品、服务等等)日积月累堆积而成的。
不对
是因为他们总喜欢把这些元素拆的七零八落的,说是做品牌其实东一榔头西就棒槌。
就像摆积木一样,一个个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等这些形状很容易搞定,关键是这个摆积木的人内心有什么,这个总设计师能不能规划好这些元素,他不是一个点子,一个想法,一个思路而是统揽全局心中无我的系统性思考。
品牌是一个系统工作。“看上去”独立的内容从我们最终的品牌营销目标出发却是同一件事,不能人为割裂。
无论以什么产品为基础,有什么样的战略,什么定位,最终都要落实为具体的营销创意和执行,进而产生价值。如果懂战略的人没有创意思维,他们的战略往往高居九天,很难落地;而搞创意的人如果不懂战略,那他们的“创意”常常是“美而空“,缺乏市场动力的。有时我们在会议上讨论品牌营销,说“大方向定了”,实际上往往什么都没定,因为没有好创意,并完成具体的创意落地,“大方向”什么都不是。
所以,在我看来设计、策划以及延伸出去的外宣推广,对于品牌来讲都是一件事,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切不能东边一下西边一下,如果将这些事分割成不同板块,让多个团队交叉作业,每个团队的观念和理解各有不同,呈现出来的结果很有可能会不成体系各自为政,无法得到一致性的品牌价值。
而品牌定位一但形成则很难改变,所以希望企业在做品牌的时候能坚守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的客户,相信自己所提供的价值,相信自己的合作伙伴,在“统一思想”的指导下来进行品牌建设,以形成一致性的聚合力量。
最后,让我们回到那个大姐的饭局,这位大姐做企业多年,不能不说对品牌还是很重视的,也学习了很多理论,但其做法真的不值得推荐,表面看都是在省成本,可对做企业而言最大的成本是时间,用不同的思想,方法论去强拧成一个品牌,最终伤害的还是品牌自身。
要做就系统性思考,不做就先保持一个品牌最初的情怀。
品牌之所以称之为品牌,情怀的提炼与升级会带来更加广大的市场,更加精准的用户,以及更加强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而好处显现之前,必然意味着更加复杂更加需要系统的运营与管理,否则“他舅”也还是“他舅”。
玮哥
12年营销圈小学生
天资愚钝,幸好喜欢学习,坚持以“不高谈,不阔论,讲人话,说白话”的方式学习营销,理解品牌,体会市场
欢迎以同样心态的“小学生”一起交流
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后台留下邮箱,赠送奥美《策略形成的过程PPT》共55个P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