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吟烂醉淮西月,诗酒相留。
明日归舟。
碧藕花中醉过秋。
文姬赠别双团扇,自写银钩。
散尽离愁。
携得清风出画楼。
这首词在我看来很有些趣味。
开头又是歌酒欢宴,(可能又是)从白天唱啊喝的到了晚上。时间晚了,就不要回去了吧!你看,不是我自己不想走,“诗酒相留”,是好诗美酒在拖着我,不让我回家!好吧,那就“明日归舟”。荷花开得正好,就在这清新碧绿的荷花丛中一直醉眠到秋天过去吧。
真是有几分李白才有的那种畅快的想象力呢!
第二天要走的时候,漂亮的文姬送给我一支双面团扇,美人还在扇子上亲笔题了字。简直受宠若惊,欣喜若狂!所有的离愁别恨就此消散。我得意地摇着扇子,吹着阵阵凉风出门咯!
很喜欢“诗酒相留”和“碧藕花中醉过秋”所展现出来的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有些人醉了大概只会发酒疯,人见人躲,鬼见鬼愁。而有的人喝醉了就一副孩童心性冒出来。这两句词,充满了孩子气,有一种天真烂漫的趣味。
而从用词、音律和意境上来说,我最喜欢的是最后一句“散尽离愁。携得清风出画楼。”一个“散”字用得实在是好。有一点小小的被动,不是自己主动“抛”,而是任它“散”,就像摊开了身子,让愁思像汗水一样消散蒸发了似的。很软,很柔,又有些书卷气。
而“携得清风出画楼”当然可以从表面意思去理解,对应前文说的美人送了扇子,那么扇子扇起来就是清风咯。而我其实第一反应是另一种象征意义的理解。小山用了“清”而不是“轻”。所以初读之下,我的感觉是“散尽离愁”之后心情是轻松愉悦的,整个人是轻盈的,所以“携”着两袖“清风”出得门去。而且这一句读起来非常地轻快洒脱,天真的欢乐溢于言表。
记得很早以前读《红楼梦》的时候对贾宝玉并没什么印象,后来看了蒋勋的红楼梦解读,才开始喜欢上这样一个很单纯的角色。后来读《天龙八部》,也觉得段誉很有意思。如今读晏小山的词,再一次体会这种感觉。
这是一种特别简单、甚至有时候单纯到冒傻气的心思,有时和整个世界格格不入、被捶打被折磨却永远不会改。我想我会永远去欣赏,去捍卫,去追求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