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苦于小说的读书笔记,看时欢畅欣喜,写笔记时无从下笔。重读《围城》,感觉像从未读过一样,除了记得方鸿渐,其它的忘的一干二净,看来很多书我都白读了。这次重读才真正体会到钱学书先生的讽刺,幽默,犀利,不对生活做出深刻的体会和观察,很难写出这样文字。
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羡慕她的老子或者她的哥哥。
“人家不但留学,而且是博士呢,所以我怕鸿渐吃不消她。”——好像苏小姐是砖石一类的硬东西,非鸵鸟或者火鸡的胃消化不掉的。
哈哈,这两句话太有趣,读时忍不住大笑起来,以前读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留意这句话,现在觉得这话简直不要太贴切,包括我自己在潜意识里也是有这种想法,顿时觉得中国传统的某些思想根深蒂固呀!
方鸿渐住家一个星期,感觉出国这4年光阴,对家乡好像荷叶上泻过的水,留不下一点痕迹。回来所碰见的还是4年前那些人,那些人还是做4年前做的事,说4年前所说的话。
大城市的瞬息变化,小乡村似乎永远体会不到,几年如一日,除了生活在那里的人渐渐老去,种下的果苗一年年长高外,其他依旧,仿佛时间从未在这里经过。每年回老家一次,这种感觉越发强烈,去年看到的一切一一在眼前重现,那棵长杂草的位置,那丘菜田,就连种的菜都一样,清晨的鸟叫,父亲的咳嗽,母亲的脚步声,呀!一切如前,困在时光里小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