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起学习,遇到了两位老师,宋玉华老师和陈盼老师。
说遇到,是有原因的,就是精神上的遇到。
我正在做沙盘,陈盼老师来到。我一开始猜测她是谁。但是总感觉不像是一楼的后勤。
感觉这个人有学习的欲望,和希望表达自己观点的渴望和勇气。
她问,你会不会做沙盘。我说会一点。她说听说你们心理咨询师能够通过沙盘看出一个人。我说不是那样的。
她说我做一个,你帮我分析吧。她问我什么是沙盘。我给她做了一个从潜意识层面的解释。
她开始做。虽然我们不是咨访关系。但是,我还是决定帮她守护沙盘室的气氛。我坐在沙发上。看她在做沙盘,大约几分钟后,感觉她已经进入无意识工作状态。
此时我只是守护和观察。中间尚文瑞叫我,我悄悄的走出去。
回来后,发现沙盘基本摆满。但是,好像陈老师从无意识走出来了。
她说可以了,我让她围着沙盘多方位欣赏一下。然后她就跟我说,她沙盘里的意思。
描述了她的象征意义。
我看到了读书的她,学习的她。也略加解释。但是她希望我给她更清晰的回答和分析。
考虑到职业素养,和非咨访关系,我说你试着体会一下。
她似乎对我的不明确的回答表示不满。这时,宋老师来到,宋老师开始参与。我感觉宋老师可能要做分析,我就从沙盘室出来。
问尚文瑞,是谁,尚文瑞也没能告诉我。
后来她们从沙盘室中走出来。陈老师说给我们沏茶。我不能判断是什么身份。所以也没有客气。
后来,陈老师主动要求做自我介绍。她说她是律师,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证,还有很多其他的证。什么时候用得着什么,就随时可以拿出来用。谈到了她家在哪儿等等。
我心里对她研究并使用心理学的动机感兴趣。以及她目前的心理状态感兴趣。
在学习中,我谈了对张依萍老师教授三级技能的看法。我不能参加学习。宋老师也谈了她的观点。
学习时,我心里对张老师浅显的解释感觉,好像不是从学术的角度,主观臆断性强。心中略有感觉。在谈到目标时,我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此时宋老师似乎不爽,我感觉这样。而且用臆断而非学术的观点在谈论,似乎感觉到,她要把她的意思,说成是学术。
总之,我感觉到,心里也有不舒服。而且,我感觉当时的不舒服应该有我的意思。我感觉宋老师在自以为是。她说出来没有去探讨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或者错误,或者是否全面与否。
在此,我觉察到了一点东西。于是尽量不再谈论这个话题。
后来陈盼讨论了三级学员,不能干什么。。。我问她有没有见过行规或条文。她说不用看条文。想想都知道。还推理了小学没学完的不能教高中。当时我心里也咯噔一下。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陈老师再继续说的时候,我心里有些走神。
不知道谈到什么地方,后来宋老师谈论了对我的看法,说我张扬,强势,好像看不起人。一开始她不舒服。后来发现我不是那样的人。
再后来,陈老师也有所反应,看上去压抑了不少,想说又不能说。
我在体会,什么叫想说又不能说。
后来我觉察到一点东西,就倾听的姿态。陈老师的意思表达出来。
回顾昨天的事情,其实大概都有不同的收获。
我的收获是,我察觉到了,他们来学习的目的和起点,以及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我也感觉到了孤独。当严谨的讨论学术的时候,没有人能以严谨的态度回应。我本人,对主观臆测的学习态度相当反感和看不上。
我感觉,这里面,有的同学,学习心理学,不是来用。而是证明他们能考出个证来,就获得了满足感。似乎勿论研究。
临走时,宋老师,自己说还是希望多考其他的证。我当时感到失望。本来一个晚上的讨论,发现宋老师在心理学方面,主要是萨提亚有所探讨。一听说,还要考证,就又失望了许多。
我感觉到了孤独。这是真实的。学术研究的孤独。
我昨天的不舒服,大概是从期望找到学术研究的同道,到发现不能实现的失望。以及不能面对这种失望而带来的对他们的怨恨。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