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是在十年前,心灵鸡汤类的图书横空出世,吸引了大多数人的眼球。一时间人们纷纷购买,书中的语句也被奉为金科玉律,成为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财富。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鸡汤已不在是当年的振奋人心的玉液琼浆,反而成为了人们嗤之以鼻的对象。茶余饭后,只要一谈到鸡汤,大多数人或许会说,看那玩意儿没用,有时间不如多睡点觉。
那么,现如今,我们到底需不需要鸡汤?
其实这个问题从辩证的角度来说,没有绝对的对错。
首先就是,某些励志的书或传记≠鸡汤文。前段时间,读了一个学霸的自传,有人问我为什么读这类书(或许他理解成鸡汤文了)。当时我的回答很简单,不是所有看起来很励志的书都是鸡汤文。比如杨奇函的《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全书不讲人生大道理,只写了作者所经历的事情中体现的思维方式,为读者的思考提供了灵感。
其次,老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一定要思考,一来书中的东西不一定正确,二来有些正确的东西也不一定适合你。从书中读出了自己的见解,你就赚了。
不过我确实不爱读鸡汤文。当然,也不是说鸡汤一点用都没有,主要看你怎么理解。
1.鸡汤毕竟是鸡汤,再难喝还是有营养的。
2.鸡汤不是白开水,喝多了肯定腻。
3.鸡汤做好了,上面的一层厚油要先拿勺子舀了。
4.鸡汤喝饱了,坐着不消化,要起来散散步消消食。(我觉得这个最重要,很多人看了鸡汤就觉得自己顿悟了什么什么人生道理,然后说我明天要怎么怎么做……记住,先站起来行动再说话)
当然,鸡汤文还是少读为好,“性价比”太低。
不过最好的其实还是平时多一些深阅读吧!有了足够的阅读量后,读书会有选择性地接受自己需要的东西,即使读鸡汤也能够很好地取其精华舍其糟粕。
人生路,别着急。爱读鸡汤的人,大多都是渴望找到成功捷径的人。耐得住寂寞,才能找到心中那条通向成功的“捷径”。年轻,正是敢拼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