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练上乘的武功,需要深厚的功力!投资也一样!
‘权威专家’是没有什么内功的,但他们招式好看啊,而且深受大众喜爱。他们的观点能给他们带来收益,大众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所有他们极力讨好,哪怕是不确定的信口开河,只因为大众爱听。一些观点,如让他们自己掏腰包来验证,估计他们都没这底气。
大师都有深厚内功,即使没有好看的招式,也可见招拆招,化危险于无形。
基本面就是最深厚的内功。不要仅仅看到增长点,更要看到以何种方式增长。不论你是哪种投资大师,都不会脱离基本面。
巴菲特属于长线持有,看好公司的高增长潜力,然后持有享受增长推动股价带来的乐趣。他不在乎一时的涨跌的,算是逍遥派。
芒格与索罗斯对股价涨跌的理念分析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分析的方式与表达上不同。
芒格崇尚多学科分析,用基础理论构建思维格栅模型来解释复杂的股价波动。认为股价的区间运动属于物理学的均衡理论。生物学上的突变导致股价逃逸出均衡区间,社会学的大众性、自组织性加强了突变,导致大涨大落。心理学上的短视、不安全感以及外界的噪音是构成自组织的元凶。心理上容易受影响归咎于哲学范畴的认知的局限性,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文学功底不足,甚至是现有语言体系不足,无法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估,蒙蔽了认知的双眼。错误的认知导致了错误的决策。
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起源于对抽象哲学的思辨。股票价格对基本因素产生影响,由此演化为繁荣/萧条。基本因素受影响,人们的偏向也会受影响。偏向过大就会失真,过于失真的偏向引起自我加强/消减。而在加强/消减的过程中股票价格、基本因素、参与者的观点都会变得面目全非。简单来说就是对事物的认知与期望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管哪种理论都离不开基本面,潜在价值如何反映在股价中,视为静;股价如何影响潜在价值,视为动。
这一静一动,阴阳调和,乃武林中说不破的盖世神功。
《易经》曰:元、亨、利、贞。
‘要一生投资成功,并不需要天才般的超高智商,也不需要神人般的非凡商业洞察力,更不需要独有你知的内幕消息。要一生投资成功,只需要两个因素——有一个正确合理的思考框架让你能够做出正确的投资策略;有一种能力让你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避免情绪破坏这个思考框架。’
投资不要人云亦云。
科技发达至今,投资已经不用亲自画图,制表分析。各类的软件,app省了大量的精力,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上市公司的全部财报,甚至是各种指标分析。这些没有差异,人人都可得之。为何绝大多数还是不赚钱?
我的理解是心态。越是容易获取的信息,反而不去静心思考。心太浮,不知辩证的看待自己的认知。
凡是不可只知其一,也要知其二。财报提供的信息此谓一。看一遍就觉得有可买性,绝大多数人还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无意识能力,更别提那种道听途说荐股的鬼话。财报虽是过去时,逐年逐项拆开了,拉通了,也可看出一些端倪。企业过去在投什么,如何筹资,如何经营,营收怎样等等,都需要细心揣摩。根据财报得出的预期估值,此谓二。每人的认知,预期不一样,得的结果也不一样。关键看你站在山的什么位置。
你的认知决定了你在山的什么位置。想想自己现在在山的哪里,是否可以站的更高一些去看站在山腰甚至是山底下的自己。这样就会辨证的看待自己,操作上不至于过于盲从。认知无止境,山外有山,做不到完美,但可以避免犯大错。经常对着镜子问问自己做某事的理由,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就停下来,因为你前面可能是万丈深渊。
大多数人宁肯去死也不愿意思考。许多人确实是这样死的。——罗素
我喜欢思考,并希望我的思考得到验证,只怕思考的不够广,不够深。
市场是错误的,不应去费力追究为什么错,而应利用市场的错误,捡便宜筹码。这里的错误不是价格相对价格低,而是价格相对价值低。判断是否错误的前提,要对企业有个动态的价值水准线。动态价值与错误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就是我们追逐的利润。
由于价值与价格微妙的关系,还要提防价格下跌对企业估值的不利影响,估值降低价格会随之下降,这样的恶性循环会使价格越来越低。
不好的对面就是好了,这里说的就是成长股了。同样的道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会使企业的估值逐年变高,反映出来的股价也会逐步盘升,良性循环。
综合考虑上述条件后,基本上可以获得相对便宜的筹码,否则就是赔本生意。
现阶段的大跌,正是捡便宜的好时机。如果现在不买,我真的想不到更好的时机了。
涨停板中,多数是大几百,上千的市盈率股票。如果你动摇了,说明你还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的理论核心。
制定了自己的理论后,剩下的就是坚持。即使理论很简单。
市场总是带有情绪的,高兴时候会高歌猛进,不高兴的时候会歇斯底里。
市场的肆意任性,不管在牛市还是熊市都会存在,且持续存在。
市场可以让人们脱离基本面,疯狂追捧,造就妖孽的翻倍股。
市场也可以让人们唯恐避之而不及,无脑抛售廉价的优质标的。
市场是如此的不可捉摸,如何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就成了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
每个人的阅历、心理承受能力、对市场的认知、眼光、对企业的理解等等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拥有的理论也不一样。
但不管拥有哪种理论,都应该明白投资的本质,价格为何会波动,市场是如何运转等。
或许是捡烟蒂的投资者,寻找被市场定错价的股票;
或许是寻找成长股的投资者,享受公司成长带来的回报;
或许是流行偏颇的推崇者,利用人们的错误抬高(降低)股价而赚差价;
不管哪种都应时刻保持清醒,做一个理智的投资者,不被市场的任性所迷惑。任何投资之前都深刻思考,制定明确思路及投资标准,否则一毛钱都不花。
在做出正确决定的时候,也可能这个决定本身就是错的。市场与策略的博弈具有双面性,又需要哲学的看待。
短期看,所谓的价投是沽名钓誉,很难被坚持,被理解。特别是跑输市场的时候会被质疑。
唯有长期看待,才能化解短期的不确定性影响,用低风险高收益策略体现复利的威力。
长期价投终将战胜市场。
投资中理性的对待自己的缺陷,并时刻有倒空自己重装新水的意识。对待本体性与认知性的辨证,不可仅仅停留在一维,还要有一定高度。
植物的绽放之美在于那刹那的一瞥。如何生长、绽放,自有它内在的规律,而我们只需适当修剪即可。时刻拿放大镜盯着,只会看到错综复杂的脉络,消耗自己耐性的同时也毫无美感可言。毕竟我们要的只是开花的结果,至于怎么开自有它内在的规律与过程。之于持股,这就是时刻盯盘的愚蠢过程,满眼放大的波动,看不到任何的思路及价值。所以适当的缩小倍率,看清大方向即可。深究波动只会让自己心力交瘁,既享受不到半点的投资乐趣,更不会增厚自己的账户。
一株花的美不是最终的目标。为防止花而不实,就要准备很多株备用。现有的思维会束缚本身的想象,无法做出更好的思考。本文的开头用植物来举例,这本身就是一种禁锢。思考不是知识的叠加,而是对认知的辨识能力。思考过程或许很差劲,但会提高过程的严谨性与说服力。
有了基本的思考过程,剩下的就是如何用文字表达。文学即是用文字表达思考的过程。单一数据的收集并非所求,对数据的反复揣摩,对内在逻辑的深入思考,才是理性投资的根本。用文字记录思考,用思考审视文字,在锻炼自己的思维同时,也提升了遣词造句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在互相反馈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投资标的。投资回报是提升自己综合能力过程中的附加值,可遇不可求。
花团锦簇不是目的,除却花,还有森林和海洋,在思考的道路上,既渺小又巨大着。
当下市场环境适合投资股票吗?
我的答案:如果你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就应该投资股票。
现实生活:万一赔了,怎么办?
抛开上面的问题,我们先回顾下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到现在的收益。不算近几年发行的新股,90年代上市的股票随便买一只拿到现在基本都会有几倍的涨幅,而且还不算期间的分红。如果你运气好买的是格力、茅台之类的,我相信下面的文章你都不用看了。
长期来看股票确实是赚钱的,可为什么很多人赚不到钱呢?
引用,巴菲特回答说:“因为没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我补充回答:在通往财富的路上,因为短期亏损而中途下车。
大多数因短期亏损下车的,基本是技术分析者,甚至是跟风者。新进场的,开始的时候买什么都赚的,最后是亏的最厉害的。承受不了巨大亏损的心理压力潸然立场。
那问题来了,怎么才能在股票市场中赚钱呢?
价值投资?这个是很多著名的成功人士倡导的,如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等。
问题又来了,他们高不可及,普通人如何做的到?
由于股票市场的门槛很低,不计其数的人来来往往,可最终坚持下来的、真正赚钱的屈指可数。很多人醉心于K线、江恩理论、MACD等技术分析,我之前也研究过各种技术、指标,有赚有亏,最终结果是给证券公司打工。也不相信股评、所谓的知名专家、分析师,要是真的点石成金他们早就闷声发大财了。
价值投资中的价值二字没有确定的数值,而是对公司未来价值的一个估值、一个区间。计算方法很多,净利润折现、经营活动的自由现金流折现、股东权益折现等。不管哪种算法,都应低于估值区间一定的距离购买股票。然后观察动态的估值,若估值不变,静静的等待价格回归估值;若估值改变,相应的做出调整。
不会计算折现怎么办?那就去掉价值,只谈投资。注意是投资而非投机。
格力、茅台的成长已经成为标杆,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照葫芦画瓢,寻找有成长性的大公司好公司,然后买入不动就ok,,就现在的市场价格而言,遍地是黄金,管他风吹雨打,安心持有。五年、十年、二十年后,你将会富甲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