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3年,7岁的莫扎特开始在欧洲巡回演出,当时的莫扎特只和大提琴一般高,若不是观众亲眼所见,人们不敢相信,一个7岁的孩子居然能够演奏出如此美妙的乐曲。
很多人都认为莫扎特是个神童,不仅如此,年幼的莫扎特还有一项神奇的才能,能够用耳朵辨别完美音高。完美音高在音乐上是一个技术术语,又叫绝对音高。
在过去的200多年前,人们普遍认为拥有完美音高是一种天赋。直到2014年,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做了一项实验,颠覆了人们对这种天赋的认知。
榊原彩子训练了24个2-6岁的孩子,对他们进行了长期的训练,教他们通过声音来辨别钢琴上弹奏的各种和弦,这些和弦都是带有三个音高的大和弦。
通过训练,有的孩子在一年的时间, 有的孩子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练习,这些接受训练的孩子都具备了完美音高的能力,可以辨别出在钢琴上弹奏的音高。
世界上,只有万分之一的人拥有完美音高。但是,参加了榊原彩子训练的孩子却100%都拥有完美音高。
这项研究证明,完美音高并不是少数人的天赋,只要通过有效的训练,人人都可以拥有这种能力。
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就讲到了不要相信天生才华,天才都是训练出来的。
莫扎特之所以被称为神童,是因为他很小就开始接受父亲的训练,每天超时间,超强度的练习。
《刻意练习》的作者是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科学家罗伯特·普尔。他们在书中告诉我们,只要通过刻意练习,人人都可以从平凡变为卓越。
上班族要想提高业务能力,不是靠天赋,而是靠刻意练习。
一、怎样理解刻意练习?
在任何行业,提高技能最有效的方法,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这种通用的原则就是刻意练习。
需要技能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刻意练习,比如:弹钢琴、踢足球、工业设计等。
刻意练习是有目标的练习。
有目标的练习是想要刻意去提高,不断学习新技能的练习。
比如,你今天练习小提琴,你要知道练习了多长时间,哪里的音不准,是高了,还是低了。
你要针对不流畅的音节去提高练习,使音准、节奏、音色都达到完美,这才是刻意练习。
如果这些你都不知道,也不去管它,不管对错都一直拉下去,就不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要跳出舒适区。
很多人一旦学会开车,学会打球,学会讲课,认为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就会更擅长,更出色。
很多人都知道1万小时定律,在《异类》这本书中,作者格拉德维尔就提到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练习,任何人都能变成业内专家。
其实,这是错误的。一个人一旦认可了目前的水平,没有跳出舒适区,练10万个小时都不会有进步。
就像一个写字潦草的人,直到退休写的字,还是让人无法辨认,因为他认可了自己的水平,没有跳出舒适区。
刻意练习要有好导师。
好导师能够教会你正确的练习方法,姿势,循序渐进地引导你的练习,及时纠正你自己没有发现的错误,指导你达到更加优秀的水平。
比如,跳水、乒乓球、小提琴等,这些领域如果没有导师,不要说出成绩,就连姿势你都无法掌握。中国队在跳水和乒乓球上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教练的指导。
二、为什么刻意练习会提高技能?
首先,刻意练习可以改变大脑结构。
大脑就像肌肉,可以越练越发达。每个人都有两个海马体,分别位于大脑的左右两侧,大脑中的海马体是负责记忆储存和空间导航的部位。
伦敦大学的神经系统科学家马圭尔,曾对出租车司机做过一项研究。
她观察了79名申请者,有41人通过测试,成为出租车司机,有38人没有通过测试,不是出租车司机。当时,这两组人员的海马体并没有差别。
四年以后,41名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后部的体积明显变大,而38名不是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后部尺寸没有变化。
这是因为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负责空间导航,经过长期训练,增加了更多的神经元和其它组织,因此变大。
大脑的适应能力就像身体的适应能力一样,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坚持做一件事情,大脑的神经元就会改变,就像体操运动员的肌肉,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练就了一身肌肉,因此,刻意练习能重新塑造大脑。
其次刻意练习可以创建心理表征。
什么是心理表征?心理表征是人们对任何事物产生的相对应的心理结构,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比如,一说到《西游记》,大家都会想到唐僧师徒的画面,这幅画面就是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能够将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改变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有了这些心理表征,就能识别规律,预判结果,从而在专业领域表现出卓越的才华。
心理表征有助于找出规律。
比如,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他能够根据对方发球的高低、弧度等因素,迅速做出反应,自己的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向、力度来接球。
心理表征有助于组织信息。
心理表征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处理信息,使这些信息保存在记忆中。
比如,说到鱼,大家都知道鱼离不开水,有鱼鳞,有尾巴,用鳃呼吸,所有这些信息都整合到“鱼”这个概念中,你不用百度搜索就可以描述出来。
但是,如果你从来没有见过鱼,不知道鱼这种动物,那么你的头脑中就不会有这些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有助于制定方案。
比如,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在做手术之前,都创建了自己的心理表征,他能够熟练地做完手术,即使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了意外情况,他也有备选方案,能够应付突发状况,顺利完成手术。
三、没有好导师,怎样做到刻意练习?
运用“三个F”原则。
专注(focus)
就是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情,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大脑不会将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就不会储存大量的心理表征。
反馈(feedback)
反馈是为了获取练习的效果,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不足,还需要改进。比如,学生的考试成绩就是一种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个科目,哪个方面还需要努力。
纠正(fixit)
纠正是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将大脑中错误的信息修改成正确的信息,如果没有纠正这一步,那么错误的练习还在不断重复,是无效的练习。
刻意练习真的有用吗?有用。一个小学都没有读完的人可以成为一名作家,靠的就是刻意练习。这个人就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作家,本杰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从小并没有读过什么书,十二岁就当学徒。按照现在的说法,富兰克林连小学都没有毕业,成为作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年轻的富兰克林却想成为了一名作家。后来,他不仅成了作家,还协助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
我们来看富兰克林是怎样通过刻意练习成为作家的。
首先,富兰克林有目标,很专注。他看了一本英国杂志《观察家》,决定自己也要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他开始模仿,练习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他先抄写了几篇文章,几天后,他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写完后,再将自己的文章与原文对比,并纠正自己的语句。
接下来,他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到自己的词汇量不够,无法做到文思泉涌,需要积累词汇量。怎样解决呢?他写诗。他将一些文章改写成诗句,因为写诗需要韵律、声律和大量的词语。
这样写了很久以后,他又把诗句改写成散文。通过这样的练习,富兰克林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写作是信手拈来。词汇量增加后,富兰克林又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先把文章的每个句子都打乱顺序写在纸上,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等他忘记句子的顺序以后,再重新按照自己的逻辑顺序来写。写好后和原文进行对比,如果他发现自己的思路和原文不一致,就会纠正自己的错误。
通过这些练习,富兰克林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作家,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
除了这些方法,刻意练习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技能。
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各行各业,对上班族来说,想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实现。
身处大千世界,我们有很多不会的事情,正因为我们不会,才要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过程就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