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于学生来说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孩子们从小就会接触各种游戏,在游戏中有学习、有成长,也能寻找到快乐,如若能将这种游戏式的快乐带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们对知识的接纳吸收与主动探索度肯定是会相应增加的。
在《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第22讲和今天陈蕾老师的线上共读中,两者都以台湾桃园大有中学杨雅婷老师的地理学科等高线“关隘”单元为例来加以分析和说明,个人读完之后,着实感受到本次课程的趣味性所在。通过扮演将军根据地形制定详细的作战方式的模式来学习本单元中不同的知识点,完成了这场“战役”,实际也就完成了“关隘”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有真实的情境性,有战胜的心理,为了获得“战役”的胜利,有思考与探索,并且在过程中和各位“将领”相互讨论商量,实际也是在优化自己的“作战方案”,从而再次加深了彼此对学科知识点的掌握。
然而也正如书中说到“将游戏设计融入教学会有较高难度,转化为能力更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能够将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设计为一场游戏,且在各个游戏环节中要贴合教学重点,对老师的精力和能力而言,着实是一个挑战。老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能力,做出这样游戏式的教学设计,当然,如若觉得自己想尝试这种方式教学,但是教学设计精力又有限的情况下,不妨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一些游戏式的环节。
个人认为游戏吸引人的点在于:有难度较适宜的目标机制,便于游戏者达成;在游戏中能够轻易建立人际关系,如打破沉默,互动了解,情感表达;过程中的竞争机制,会增进游戏者的参与热情,激发好胜心。因此,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抛开知识学习的层面不说,单在学习过程中加入游戏化的学习机制,设置学生从易到难易达成的学习目标,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做出决策,再加以有竞争的方式,或许也更容易开展和尝试。待对游戏化学习的方式掌握运用熟练之后,再结合合适的知识点做教学设计,也是一个实现真正的游戏化教学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