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天又黑了。
站在阳台上凉风习习,有点初秋的气息,很喜欢这股凉凉的味道。
7月25日以来,我参加持续了一个月的连续周写作,每周三篇。
工作日基本抽不出时间来写作——主要是上班时间已经耗费太多脑力活动,尤其最近在部门改革时期,需要花精力去想好考核和执行的事情,晚上下班回到只想葛优躺。
特别是上一周配合公司做融资的资料业务准备,连续加班,回家能及时洗澡和躺床已经是难得了。
因此只能在周末,于是我已经是连续一个月的周末在家里没出过门了,移动步数100以内。最新电影一部都没看,连聚会都改时间了。
每个周末都在家翻书,写笔记,查资料,成文。成三篇的文章。
是的,的确比之前的周末过得充实了。但我学到更多东西吗?
好像有,好像也并没有。
按照原计划,我是想系统地看中国经济史的,以吴晓波的《历代经济改革得失》作为范本,辅以百家讲坛风云唐太宗的讲座。因此在开始的时候去写桑弘羊,汉武帝,唐太宗的改革。
问题是:越看越觉得自己无知。
才懂这么点东西,已经不好意思再转述出来,记笔记又过于随便化。
之前的角度都是自己重新找,可是越找就觉得这里论证点不够,那一块我还没了解清楚。
于是陷入贾金思陷阱,不敢动笔了。
去年的时候同样参加了写作活动,当时是以经济学为纲,一个一个概念搞清楚。还出了一篇爆文,科斯定律,有二十多个公号转载,豆瓣现在每天都有人点赞收藏。
如果坚持写下去,说不定已经是小网红了(误)——当然这也不是我想要的,初衷只是想自己学东西。
要做自己的公众号并且想变成网红,要保持怎样的定位,更文频率,背后付出的努力,我是一清二楚的。——毕竟自己是从事这块,运营过三个大号,少则几十万,多则百万粉丝,这期间所花费的人力,还有团队为一篇文章所作的功课,沟通和努力,都需要专职去做。
当然也有例外——作者自己本身就很有沉淀,表达欲很强,可以兼职去写出高质量文章并且更新,我亲眼看到自己的师姐一边做记者一边在飞机或者出差的酒店更文,最后从小号变成大号,直到她离职全身心去做。但卡卡师姐本身对时尚就有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就如行云流水。
而我呢,我总感觉自己还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白——工作上的业务自觉不适合拿出来写,而在其他领域,沉淀太不够了。我还是乖乖当个学生。
因此问题就来了,本来在新的领域,就需要花时间去摸清楚每一个概念,包括其由来,发展,应用等,那么我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变成自己的输出。
按照自己以前在网易博客写日志的时候,尤其记录生活那种,每两天一篇在当时也是家常便饭。(当然很抱歉的是流水账居多,博客写了差不多十年,总共有531篇日志,现在随着网易关闭而要消失湮灭了。)
但我总觉得文章给被人看的,是需要有价值的。这样仿佛就作茧自缚了。
于是输出越发不足,加上自己读的书从《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到《七习惯》,最后又去看《小说课》,一时兴起写了一周的小说。
文章质量不堪入眼。
坦白说,的确是为了完成给自己定下的任务,所以写得匆忙。但按照自己懒的尿性,没有这个活动,我可能连成文都懒得做了。
这一个月来,从早上醒来坐在书桌,看着天外变黑。
想起了大学时写论文的时期,从一大早走进图书馆,到天黑回到宿舍睡下。
看起来忙忙碌碌,却半点进展都没有。
现在工作了,本来想做个优秀的斜杆青年。可计划中的剧本呢?毙了十几个创意一个未成。计划中的写书呢?没有。
现在连每周三篇文,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年纪大,敲不动键盘了。
现在部门管理,又有些问题变得不可控,而业务方面,权责不清晰让我两头奔有点身心疲惫。
周五晚下班回到小区,耳机里响起毛不易的歌。
像我这样优秀的人
本该灿烂过一生
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
还在人海里浮沉
抬头看见夏季的星空,深邃而美丽。
“是时候接受自己是个平凡而碌碌无为的人了。”,心想。
这首歌单曲循环了十几遍,言犹在耳。
像我这样迷茫的人
像我这样寻找的人
像我这样碌碌无为的人
你还见过多少人
像我这样孤单的人
像我这样傻的人
像我这样不甘平凡的人
世界上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