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的心被满溢的感动包裹。从晚饭时间到学籍录入,耳畔始终伴着孩子们的读书声——即便偶有磕巴,在我听来却胜似天籁。更让我安心的,是一旁宝爸宝妈们耐心地陪伴,这份默契与支持,恰似一颗“定心丸”。我始终坚信:能读书、爱读书、坚持读书的孩子,语文素养绝不会逊色。
今日在办公室与同事谈及写字教学,聊到“二类字是否要写”,我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不写,只认”,上一届学生,我便是这样做的。同事笑着补充:“事实证明,你班成绩也不差!”我打趣道:“可别忘啦,我们一年级时还考过倒数第一呢!”她回应:“但结果是好的就够了。”是啊,教育从不是急功近利的事,唯有把目光放长远,在低年级帮孩子筑牢习惯的基石,高年级才有可能实现“一飞冲天”的突破。
而在诸多习惯中,阅读习惯的养成尤为关键。如今的语文试题,难度逐年提升,从小学到高中,“题做不完”已成常态,且考查内容早已跳出课本范畴,聚焦于综合语文能力。仅靠啃几本语文书远远不够,必须让孩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去海量阅读,在持续的积累中提升阅读水平。
一年级正是孩子语言爆发、习惯养成的黄金期,亲子阅读,便是我们能送给孩子最珍贵的成长礼物。科学研究早已证明:6-7岁孩子每天坚持15分钟亲子阅读,词汇量可提升30%以上;更重要的是,当家长搂着孩子翻开书页,孩子不仅能从故事里学会勇敢与善良,更能在父母的声音与拥抱中,收获满溢的安全感。
不过我也发现,部分家长在选书上存在偏差。需明确的是,现阶段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阅读兴趣”,读本选择必须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
- 对于没有阅读基础的孩子,先从绘本入手。通过看图讲故事、猜测情节、模仿人物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对故事产生好奇;兴趣建立后,再过渡到“字大行疏带拼音”的小故事(拼音字号宜大,可顺便巩固拼音知识)。一篇故事可反复读:周一读得不顺畅,周二接着练,周三换篇新故事,周四再回头复习第一篇——如此一来,孩子既能讲清故事,又能认会生字,读完后还可聊聊人物形象与阅读收获,深化理解。
- 即便孩子已具备独立阅读能力,亲子阅读也不可或缺。有些孩子看似读完了书,却没读懂内容,此时家长可适当提问,引导孩子带着问题重读故事。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总之,陪孩子读书,是一场任重道远的旅程。愿我们都能怀揣耐心与坚定,陪孩子在书香中稳步前行,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