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里,有这样三次别离让我深刻。
2010年9月,妈妈送我到一师,给我安顿一切之后转身离开,于是我学会了独立。
2012年6月,离开一师城南校区,那一次紧张的升本小高考,那一次全校总动员的搬家,还有两年以来的各种卫生检查,教室布置考核,随着搬去东方红而成为记忆,不再是常规。从严格的规章制度到自由的大学时光,于是我学会了自主自律和选择。
2016年6月,六年再长,也会毕业。离开了我深爱的一师,我热爱的597班,还有一群真心相待的好友。这一次,我学会了如何离别。不伤春,不悲秋。
每一次分离,都是我成长的纪念碑。
这一次,在我拖着行李箱离开那个住着十八个人的寝室,在我用力拥抱每个可爱的未来教育家们,在我跨出华奥学校大门,在我看到北京站就在我眼前时,一直表面平静的我内心却是暖意荡漾。
眼前一幕又一幕,闪现初来北京,分不清东西的我们一路在雨中推着行李箱寻找北师大; 找到教二,初次见到即将共度难忘吃苦岁月的五湖四海的小伙伴们; 在北师大的第一场讲座遇见言语犀利,字字珠玑,眼里嘴里都是激情的梁晓燕老师; 温婉可爱,告诉我们"我是宇宙能量独一无二的彰显"的卢旭梅老师; 幽默风趣,警醒我们学习弘扬传统文化的孟凡君老师;
犹记得,在101的教室,我们一个个轮着上台自我介绍,那是我第一次互相认识如此独特的TFCers; 在北师大的操场,充满活力的孙奶奶带着我们学习功能操,教我们如何走出最美气质; 帅气酷炫的刘老师教我们如何走跑跳,进行一下午的魔鬼训练; 在北师大的澡堂,我们克服心理,最终坦然面对。
犹记得,不舍北师大,来到华奥,看见一间有着十八个床位,充满老鼠味道的由教室改装的寝室时的惊吓; 见到比北师大澡堂更开放的澡堂时的惊吓;从惊吓到习惯,最后到恋恋不舍。
犹记得,我们每天六点五十的早操;一上午和一下午在小小教室里师生共同流汗的教室;晚上七点的班级晚自习;记得706的晚会,五班的啦啦操,说唱脸谱还有超搞怪的走秀;记得所有人打开手机的闪光灯,一边挥一边深情地唱着发芽;记得最后手牵手跳着藏族的舞蹈,即使跳的乱七八糟,也很开心;也记得五班的两次大尺度茶话会,狼人杀,还有一起吃过的大西瓜。
犹记得,我们用三天时间将钟杰老师的孩子,这都不是你的错演绎成短剧,我们走过结业典礼的红毯,将手掌印满颜料把手印在签名布上,我们领过结业证书,宣誓: 我将用青春陪伴乡村孩子成长,致力于做一名有积极影响力的老师 。
犹记得,我们一起夜骑什刹海和地坛,走过圆明园,路过清华,看过天安门,游过国博,进过清华科技园,到过鸟巢,望过水立方,行过西单,中南海,长安街......还有一次次的骑车去八宝山坐地铁。
最难忘的,莫过于两天素质拓展中的虎口脱险还有夜行北京,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体会到团队和同伴带来的一股劲。
从前,我心中有一股力量,他指引我生活和工作。他,叫做一师。身为一师人,我带着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努力的在所到之处发光发热。
现在,我心中有两股力量,这股新来的,叫做TFC. 在我职后生涯里,能够有幸遇到TFC,是我的幸运。越努力,越幸运。从此,我多了一份责任,对社会,对学生,对自己。
一师和TFC,两个代号成为我今后不忘初心,拼搏奋进的力量源泉。即便我也说不清这两个代号代表着什么,但只要一想到它们,我便充满着感恩与动力。
火车慢慢地向青岛驶来,北京渐行渐远。虽然别了这二十多天的人和事,但记忆永存,回味无穷。我总觉得,这次不是离别,或者说只是形式上的小别,我们这一群有着同样理想志向,类似品格的年轻人,终会再遇。
期待下一次的完美艳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