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7日(每日mark)星期一 广州
上周五晚上和同学讨论看剧的感受时引申出一个探讨的话题,“是否可以允许一个人糟糕的活着?”班委晓云姐姐列出蓝盈盈的例子,“她很努力但是她也最被人骂啊。”我的理解是:如果这个人是心甘情愿的糟糕的活着,那当然的要允许啊,这本来就是她的人生自由;如果这个人是因为自己胆怯、懦弱、懒惰而糟糕的活着,这种糟糕的活着会带来很多内疚,也当然是要引导的(当然永远不要走得比来访快,这很重要)。
客体关系之母克莱因是最早对内疚进行诠释的精神动力学派大师。她认为从婴儿出生后的第二个季度,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开始,婴儿对于现实和幻想之间的界限仍非常模糊,因此就出现了“抑郁性焦虑”(婴儿主观上体验到自己带给妈妈的痛苦和破坏,并因此感到难过),此时婴儿所作的一切似乎都是以一种抑郁性焦虑来替代第一阶段的迫害性焦虑(从婴儿出生持续到生命最初的三到四个月,婴儿出生所经历的痛苦,离开子宫失去的安全感,会让婴儿感到被迫害),于是内疚感替代了破坏性冲动。 这即是人最早感受到的内疚感。
精神动力学取向督导课程里听到过一句话:人类有两种情感最磨人,一种是内疚,一种是羞耻感,如果不能跟这两种感受和解,有可能能毁灭你的一生。而我理解的内疚是一种最耗心耗力的消耗。它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自己内疚,一种是对他人内疚。
对自己内疚。比如你随意支配的时间里,选择去刷剧,躺尸,看综艺,追小说,熬夜,喝酒。如果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些丧丧的节奏,事后也不为浪费了时间而内疚,那这是你主动发自内心的选择,当然不需要改变啊;只是大部分的人随后紧跟的便是后悔,便是讨厌自己,便是被DDL压迫而带来的负罪感。
我个人认为一旦你花在反思自己的时间多于你刚刚投入的时间,那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内疚,是需要改变的。比如今天通过自我观察的实验发现,近段时间也许我真正不安的不在于乱七八糟的恐怖事件,而在于没有每天踏踏实实的复习CFA。只要看了CFA,对我来说内心便是安稳的,哪怕再发生什么不可解释的事情,也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澜,这是可以适应的过程。而且我也意识到这段时间跳舞的进步已经给不了我踏实的感觉,文字的梳理和内心的照见也给不了我安定,因为CFA才是对我此阶段最重要的事情。
对他人内疚。对他人内疚的往往是一些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以家人之名》这部剧完完整整的追完了,超级治愈。但是陈婷和凌霄在最后一集之前,都在看似相爱的相杀中。凌霄一辈子都活在他看着妹妹吃核桃噎死却因为门被妈妈反锁而无法做任何补救的内疚死循环里。陈婷永远不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疚,也永远不允许凌霄走出内疚的杀伤力太大了。她将一切责任都推卸在凌霄身上,可以让他真的一辈子都体验“活在还债中”,这也真切的把凌霄逼出幻听和幻视。如果不是被李尖尖治愈,凌霄可能这辈子都没有自己的人生。家人本应该给予长好的能量,结果确也可以是以内疚为动力的摧毁。
觉察到这一点之后,我想以后在关系里,我不要再体验对关系里深层次的内疚感。这应该也是push自己努力的原因。如果我变成一个很讨厌的自己,我一定会在长久的时间里感受到因为自己的决定给烦烦带来的伤害,那对我来说是致命的。我也会学着让每一种关系都明显的放置在合适的区间里,避免混淆,从而避免混淆带来的内疚。干干净净,齐齐整整。
内疚应该真的可以摧毁人,会带来恐惧,会破坏平稳的内心世界,会掀起波澜,会迂回停滞,会让你陷在死循环中不允许自己走出来。
内耗能耗尽生活所有的活力,会觉得似乎现在享受的一切都是不应该的,你会被时刻被相关的事情提醒,所以会特别容易自掘坟墓毁掉自己,因为自己不配拥有幸福。
如果你深刻的感受到内疚和内疚给自己的负罪感和杀伤力,请识别并且主动提前避免,因为我们都要好好照顾好自己啊。这或许是高质量的与自己和世界相处的方式吧。
最后加一个mark:昨天上午5周的人本的课程正式结课了,来不及写感受,今天补上。最后一堂课大家在课堂上接龙,每个人依次用一个关键词说代表自己的感受,我说的是“坚持探索和实验”。在这堂课里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有人觉得收获大有人觉得收获小,但是每个人或深或浅的感受,恰恰就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啊。前天跟小黑说的也是,我想我有些地方愿意选择和解,恰恰是我现在真心的认可了,“即使就是很傻比,就是很操蛋,就是不可理喻,就是没进化完全,就是在自欺欺人,那些也恰恰是最真实的感受而不是借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