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反复读了几遍《父母规》。内容只有短短的几百字而已,不管是谁,坚持读上一阵子肯定觉着没有意思,会选择放弃。
《父母规》犹如一日三餐,没有感觉到饭菜多么好吃,但是少吃一顿肠胃便会咕咕乱叫。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日至少读上1至2遍,保证这一天会和孩子和平相处。
我说出这些话的原因是因为这段时间忘了读《父母规》。忘了没什么大不了,关键是作为家长,最近我表现得很不好,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和往常一样,我和他有一点不和谐,原因当然在我。
孩子有优点也有缺点,读《父母规》会盯着孩子的优点,并且把优点拿在放大镜下审视,这种情形下,看孩子会越看越喜欢。不读《父母规》的日子里,会不自觉得看到孩子的一些小缺点。往常可以忽略不计的缺点,因为自己学习不到位,有时候竟然对那些缺点耿耿于怀。
家长不容易,其实孩子更不容易,如今,面临中招,儿子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如果再遇到不太讲道理的妈妈,想想这对孩子是多么不公平的事,好在作为妈妈的我,有一个小小的优点,那就是懂得反思自己。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识不高的妈妈。只是每次犯了错以后,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好在儿子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不和我一般见识。
有时候因为没有控制好情绪,和儿子有了摩擦。我这边气还没有消,他就妈妈、妈妈叫个不停,看来儿子比我表现得好,我需要反思一下。
我需要反思的第一个事情是关于儿子的网课。
这几年由于特殊的情况,我很容易焦虑,再加上儿子的网课质量不太理想,他打开电脑,很大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了玩上,而不是课程上。
明明看见儿子跳过课件,打开电脑的其他网页,一次次提醒不见效的情况下,我的焦虑感自然而然的产生,情绪也变得敏感易怒。好言好语不管用,当然批评更是废话,十八般武艺全用尽,结果在儿子身上效果依然是零。
让我最焦虑的是儿子连续上了两个半月的网课。之前基本上是上一周网课,然后返回学校一段时间,这样家长起码还有喘息的机会,而且他的成绩在学校还有上进的时候。
而这次连续在家上课两个半月,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想他的成绩这次肯定会滑到深渊里去。千等万等终于等来了开学的日期,这一学期开学第一件事就是全县联考,考试内容是上学期网课的学习内容。
为儿子捏了一把汗,相信他会更担心。真学习假学习,看在眼里,他也心知肚明,考试成绩公布,他从年级40名直接跌落到第91名。
儿子对这个成绩并不满意,对此我没有任何言论,此时还不能批评他,相信他的心里也不会太好受。
作为学生的他,肯定和其他孩子一样,都想有一个好成绩,但不劳而获是天方夜谭的事。
我知道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最不能用雪上加霜的错误教育。所以我用沉默的方式表达了态度,有时沉默恰恰是一种温柔的反抗。我的行为好像在告诉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没有足够的努力,哪能硕果累累。
网课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一些伤害。看着儿子对学业萎靡不振的样子,心里那个急呀,再看见孩子对电子产品痴迷的程度,真的是心急如焚。
网上有一个视频,那正是上网课期间,一位妈妈用手扯着一个约七八岁的小女孩,向河中心走去,幸好有人发现母女俩不对劲儿,立刻把她们救了出来,并拨打了110。
在民警的劝说和询问中,这位年轻的母亲向警察倒出了苦水,孩子上网课的时候不好好学习,一心玩游戏,劝说多次无果,而且孩子爸爸不在身边,精神崩溃的她才做了傻事。
我想,所有的父母,尤其是妈妈,都会对孩子上网课的状态感到哭笑不得,甚至有些焦虑和无奈。初中生高中生,不上网课是不行的,对于小学生我向来是反对上网课的。
给小学生布置适量作业,把阅读和习字作为重点让孩子自学,比上网课的效果要好得多。凡是经过大量阅读的孩子,自学那些知识点根本不在话下,而且小学生的父母都有能力辅导下来。
小学的孩子,从天明到天黑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结果孩子的大脑是昏沉的,孩子的眼睛是迷离的,知识吸收的不多,坏习惯倒养成的不少,身体健康也受到很大伤害。
yiqing开始的第一年,儿子正在读小学五年级,我没有让他参加网课,自己带他学习。我们每天集中学习只有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是他阅读和玩耍的时间。
在他玩的时候,我会打开国学机,有时播放他学的课文内容,有时播放有趣的故事,有时播放国学经典、英语歌曲等等。
结果,升级考试,他的成绩是班级第一,年级第三。要知道他每天的学习时间只有一个小时,而其他孩子全天都在上网课。儿子则有了很多自由和玩的时间,这就是学习效率的问题。
陪伴他学习这一个小时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课文的字词和诵读上,再加上国学机中的课文内容,反复播放。他在玩时无意识中吸收了这些知识,所以字词这一关轻松闯过。
儿子没有上六年级,从小学五年级直接进了初中。初中的学习和小学不一样,按部就班上学校的课程,上网课时也是一节不落,毕竟科目太多,这是儿子的想法,就我而言还是想尝试不让他上网课。
显然,这次肯定是不行的,并不是不会教儿子,而是他年龄大了些,有了自己的主见。再说上网课多有趣啊,又有几个孩子能抵制得了呢?三分学七分玩,网课,总之一个字,爽。
如此好的事,儿子当然会坚持上,我也没有反对。对小学内容有100%的把握能把儿子带好,上了初中那么多的科目,也不太敢冒那个险。总之我放手了,儿子则爱上了网课。对儿子来说这可是个美差,对我来说可是苦恼的开始。
现在一提及儿子的网课,真的可以用一把辛酸泪来形容我的心情。网课结束,开学后,其他科目对儿子来说很快可以跟得上,但是英语不行。毕竟是一门语言,儿子的智商即便不错,也经不起两三个月不学习。
儿子有些着急,有一段时间每天回到家都会说起对英语的焦虑。英语学习不好,最大的原因是单词认识的不够多。想想看,网课期间游戏那么好玩,哪有兴趣去背这些东西呢?
儿子一唠叨英语难这个话题,我的情绪就会不由自主的冒出来。这时我往往会说一句,还不是上网课时你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引起的。好男儿敢作敢当,既然当时那么勇敢,现在又说急干啥?
说归说,看到儿子的焦虑,我想为他请一位辅导老师,但他很爱玩,根本不喜欢这个做法。他说,宁可不会,也不想浪费时间去找辅导老师,本来就没有太多时间玩,如果再找辅导老师,这不是折磨人吗?
儿子提到英语这个话题,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并提起网课二字,这种心态也会影响到儿子的情绪。他最不喜欢让我提到网课这个话题,我知道我只是把自己的不愉快说了出来,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这样是不应该的。
好好反思自己。需要反思的第二个话题是关于我犯的错误。
我告诉儿子,姐姐每个节日都会给我送礼物,姐姐的性格很温和,不像你这样脾气急躁。
母亲节,女儿又送了礼物。我问儿子,你什么时候给妈妈送礼物呢?你看姐姐每次都很细心,从来不忘记妈妈的节日。你不送礼物也没关系,但是性格能不能变得温和一些呢?给妈妈说些好听的话,这是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儿子调侃,妈妈,等我18岁以后,我会给你所有的节日都送礼物,你看我现在学习这么忙,连出去买礼物的时间都没有。
今天中午,儿子拿起一块蛋糕先给我,让我先吃。平时有好吃的,他和姐姐都会先让我和他爸爸尝,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只是有些脾气。
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性格不同,习惯也不同,对待父母的方式也不同。孩子之间不能相互比较,每个孩子都有优点,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
所以,不能拿两个孩子做对比,也不能拿儿子和他的同学或好朋友相比。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方面,他有的别人未必会有,别人有的他也未必有。
所以万万不要将孩子相互比较。如果一定要比较,那就是只欣赏每个孩子的优点,并把它发挥到淋漓尽致,让孩子因为自己的优点而自信满满。
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这一次和上一次比,这样一天会比一天有进步,孩子会越来越自信,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
我犯了一个错误,因为儿子的性格像他爸爸,脾气一上来说话不太好听。我听到他说话的语气有点急躁,心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更承受不了他这样的表达方式。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善意地提醒他一句话,而且只需要一句就可以。没有必要和孩子讲道理,说妈妈有多辛苦,为你做饭洗衣服,而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和妈妈说话?这样说儿子时,我也会越来越委屈,心里会想,这孩子怎么能这样呢?他不应该体谅父母一下吗?
负能量不能打开,一开头就像河道开了闸门一样,喷薄而出。儿子学业正处于繁重的时期,中考前不停地刷题,每天早起,晚上10:30才能睡觉,中午又不午休。这种情况下,他的睡眠不够充足,睡眠不足时,人往往会有一点情绪。
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和儿子隔离开,去外面散散心,看看花儿、给菜浇浇水、拔拔草,或者练练太极拳。或者,我可以转移儿子的注意力,让他做其他有趣的事情。
这就像一个360度的圆,其中有一个点让人痛苦,完全可以转移注意力,站在其他任何一个点都可以开心。
孩子正值青春期,不应该和他计较太多。这并不是纵容孩子,而是因为他的本质是一个非常好的孩子,在父母这里,他感觉是安全的,也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说出想说的话,即使没有经过考虑。
有些话不好听,父母也在焦虑的时候,很容易发生语言上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了解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所具备的特点,试着接纳孩子。在孩子情绪良好的时候,父母可以和他交流。
作为父母应该接纳孩子的一切。这就像两个拳头相撞一样,如果在一起硬碰硬,肯定都会疼,都会受伤。作为父母的一方,如果伸出一只大手温暖地去包容这个拳头,那么彼此间都不会感觉到撞击的疼痛。
了解孩子的压力,了解孩子的情绪,了解孩子的焦虑。父母有父母的难处,孩子同样有孩子的不易。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父母要不停地走在学习的路上,才有能力面对孩子的一切问题。
三思而后行,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一边做一边思考,每天做好反思。对儿子以赏识为主,当儿子有顶撞父母的时候,这时只谈感受。比如,你说的话让我有些难受,或者,说你这样做让我感觉到伤心。
允许孩子有情绪,允许孩子有脾气。然后父母用智慧去化解孩子的情绪,包容孩子的脾气,找个机会和孩子坐下来交流彼此的感受,鼓励孩子有更好的方式来化解情绪。
教育之路漫长,我要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