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转型与蜕变30天自由写作第1篇,是我写的第1篇!吼嘿!】
我是谁?
不如先交个底,这问题,我回答不了。
说起来也奇怪了,我是谁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还有谁能回答的了呢?但是非常遗憾,我是谁这个问题,我还真回答不了。
回答不了真的也不是因为我智力低下,连这么个小学入学面试水平的问题都答不上来。正相反,小学的时候我就经常思考“我”到底是个什么,“我”为什么是“我”,“他人”为什么是“他人”?我睁开双眼看到的世界跟他人眼中的世界有什么样的差别?我的双眼看到的世界中有他人没有我,而他人看到的世界没有他们自己却有我,我永远没有机会从他人的视角去看他们眼中的世界和他们眼中的我,这件事越想越让我觉得诡异神秘不可知。
昨天一个学姐在朋友圈里发出了这么几个问题:“我们在物化的车轮中打转,一刻不敢停,不敢想象,如果我不具备任何功能价值,会发生什么?现在,停下来,想一想,如果我剥离我的所有功能价值,我是谁?我现在所追求的一切,到底是我真正想要的,还是被恐惧驱使追求的?没有任何外在标签的我,是否双脚还能踩在大地上,感受我存在?” 我回复她说:“问自己这些问题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感觉不到大地了,倒好像掉进了什么坑里。” 这的的确确是我真实的感受,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后,丢掉了社会化的拐杖,我越想越觉得自己瘫痪了,“我是谁?”这个问题也越来越答不上来。
关于“自我介绍”这件事,倒是有那么几个有意思的回忆。
父亲从事国际关系方面的工作,母亲在大学教英语,从小就对我学英语非常重视,潜移默化地我也就觉得这件事无比重要,小学的时候我还在学校报了课外班学“3L英语”。课外班的老师给每个人打印了满满的一张A4纸,是一个自我介绍的模板: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xxx. I was born in ____. My father is a ____, my mother is a ____.等等等等,自己把正确的信息填进去,背下来。我把这张纸的第一自然段背得滚瓜烂熟,想不到小升初面试的时候果然派上了用场。面试官让我用英文介绍自己,我飞快并有些暗暗得意地背出了上面这一大堆东西。我一整段还没背完,面试官就打断了我说,可以了,挺好的。虽然受到了夸奖,面试也顺利通过了,我反而有那么些莫名的不舒畅的感觉,现在想起来那么段自我介绍并没真心想介绍我,而却是在介绍“我背英语的水平”。
一次神奇的自我介绍经历是在我第一次碰上“教练”这种生物的时候,那时我从翻译硕士毕业一年多(是的,从小就认为学英语无比重要的我没有一点悬念地成了一名翻译),对教练和领导力开发是什么真的一无所知,经朋友介绍去一个领导力培训项目做见习的顾问,与一群资深的教练一起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项目开始前一天的晚上我非常紧张地去和他们一起聚餐,这个环节让患有社交残疾的我非常尴尬,坐在那里手也不知道往哪放,表面上还在装得谈笑风生,用浑身的力量和因紧张释放的肾上腺素撑起一个社会功能良好的外壳。这时,一位坐得比较远的同事换了个座位,坐到了我旁边,跟我说:好,现在来告诉我你是谁吧。这个问题让我惊慌失措,混乱而不走心地说了那么几句后期待着他把话接过去,我就可以舒适地扮演我最熟悉的“安静如鸡的聆听者”的角色。没想到他就那么沉默着一言不发地注视着我,我感到了极大的不适感,惊慌之下想说点什么来填补令我抓狂的安静,结果说了一句自己从来没想到自己会说的话:“我总认为人们对自己的介绍并不是他们真正的自己。” 说完了自己也吓了一跳,觉得说漏嘴把心里的大实话说出来了。那一刻真的觉得非常神奇,至今还觉得是那位同事的目光中有什么魔法。
开始学习教练和心理学之后,对“自我介绍”这件事有了完全不同的体会,我遇到的教练导师也每次都会问一些不能让你用A4纸上的模板回答的问题:告诉我你现在处在人生什么样的阶段?你最充实的时刻是什么?你此时此刻的感受是什么?这些问题让我丰富了对自己的探索和认识,也丰富了对他人的理解。
我是谁,我觉得我永远也没法得出个答案,希望用一生的时间来体验自己,在过程中跟他人分享自己眼中的他们是谁,也希望他人与我分享他们眼中的我是谁。这么想着,莫名有点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