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传达坏消息的技巧
【R】 选自《好好说话》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因职责所在,常要负责对别人报告坏消息。比如身为医生,要向家属传达噩耗;身为老师,要向家长传达小孩不良的品行;身为人力主管,要向被裁掉的员工传达离职通知……我们常教导大家要有人情味,但是在传递坏消息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展示出的应该是一种中立的姿态,既不过分亲热,又不过分冷漠,才能做到既准确忠实地传递消息,又不会进一步刺激到接收方的情绪。
首先,在不过分亲热方面,没有什么比专业人士的中立姿态更让人挑不出毛病的了。所以在医患沟通准则中,总会提醒医生一定要注意塑造自己的专业形象,并且尽量在专业的环境里进行交流。对其他专业人士而言,有制服的,要把制服穿整齐;没有制服的,服饰、声音、表情、姿态也都要有专业人士的规范。说话要清楚有力,不要支支吾吾;眼神要直视,不要躲躲闪闪。而这些细节,其实也是在暗示告知方没有做什么亏欠被告知方的事情,坏消息不是来自告知方,告知方只是因为职位、身份,才来向被告知方传达这个消息。
其次,我们日常在与人沟通时,经常强调一个概念叫“同理心”。但面对坏消息时,我们应该表达的是“愿意帮助的善意”而非“过失在我的愧疚”。
我们可以试着比较一下这两句话:
“对不起,这事办砸了。”
“很遗憾,这事没成功。”
仔细想想我们就会发现,“遗憾”是因为对方会难过,所以我们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觉得也不开心;“对不起”则是因为这事没做成我们也有责任。所以要记住,不论我们有多善解人意,我们都只是来传达消息的,而不是来道歉的,说句“很遗憾”也就行了,不要上升到愧疚、抱歉这种话。注意这一点情绪上的微妙差别,很多时候就可以避免后续的无尽麻烦。
最后,既然前面不断强调,当我们作为坏消息的传递者的时候,不要过分亲热,那么,这并不是意味着报告完不好的消息就应该赶紧走。报告坏消息的时候,最好是在一个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空间,而且最好是先跟对方一起坐下来。别着急,要表露出一种态度,那就是:“你一定有很多疑问,你一定觉得这不可能,没关系,我可以在这里一直陪你,帮你耐心解答问题。”
【I】(what)本段子给我们分享的是传递坏消息时的技巧。
(why)大家都喜欢听好消息,传递好消息。但面对坏消息,好多时候觉得难以接受,难以启齿。这时候如何转述和报告,就相当考验我们传递信息的水平了。特别是有些职业,不得不传递坏消息,为了能够真实准确地传达,也为了规避风险,我们需要一些技巧来做个称职的“报丧者”。
(how)
1.专业
表明自己专业的立场,用最中立的态度来表述。制服、专业用语、专业环境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专业形象。
2.此锅不背
也许这件坏事不是我们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责任,但是在传递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善良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愧疚感,这时候就要注意了!表述的时候,一定不要把锅揽过来自己背。像“对不起”“我很抱歉”之类的用语会加深对方的误会,对方会认为是因为我们的失误而造成这个结果,这很可能会给自己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一步就是人情味的体现了。尽管我们只是传递者,不是始作俑者,但是面对受到打击的对方时,我们的善良鼓励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对方。比如可以陪伴对方一段时间,可以耐心解答对方的疑惑,可以出言安慰对方。
这个段子特别适合职场,我是个医生,这个段子对我来说是非常真实和具体的。
【A1】三年前的某一天,我的一个病人因为病情实在是复杂(牙体牙周联合疾病)经过治疗修复(两年前治疗结束)以后,牙周的疾病还是复发了,这颗牙齿的结局是拔除。这个遗憾的消息需要告诉她,当时是我的一个实习生去传达的,
她对病人说:“你这颗牙齿要拔掉。”
病人:“什么?我都治疗了为什么还会病变?是不是治疗有问题?”
病人声音一大起来,实习生就紧张起来,接下来本来应该被平实转述的医学知识,说出来的时候却磕磕巴巴,显得欲盖弥彰。病人听后非但没有接受这个结果,反而坚持认为是因为医生的治疗导致这个结果。
我反思了这件事情,实习同学缺乏这个段子里提到的技巧,不专业的解释,控制不住的情绪,没有及时的安慰。这次医患沟通非常失败。
【A2】不得不说,A1的场景在我的职业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作为医者,我希望每个病人都能在我尽心尽力的治疗下恢复健康。但遗憾的是,医者的每一次医治并不都能有100%的疗效。以后遇到尽心尽力了仍然事与愿违的时候。我会穿好我的白大褂,带上我的助手,和病人坐在一起,看着牙片,平实,真诚地给病人分析病情。并告诉他:“我已经尽力了,但这颗牙还是没能健康地留在口腔内行使功能。对此我感到很遗憾。如果您决定拔除,因为这颗牙拔除难度很大, 我可以帮您预约我们的吴主任 ,他的拔牙技术非常精湛。”
最后,愿大家身体健康,互相理解,世界更和谐美好。来自不愿当“报丧者”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