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后土御门的死,标志着日本天皇神格的碎裂,那么267年后孝明的死,则标志着日本政教合一体系的最终死亡。
这位生于1831年,名统仁。1846年继位,尊号孝明。
孝明是虔诚的神道信徒。
他试图重塑天皇早已破碎的“现人神”神格,坚信自己是“天照大神嫡系守护者”,宣称“日本乃万邦无比,神风护国不可侵”。
他极端排外,极端保守。
他认为,西医乃是“邪术”,搞铁路则“破坏地脉”。他坚持“攘夷”的思想,跟当时清朝的许多人没什么两样。1862年,他下令严禁皇室成员接种牛痘疫苗,哪怕导致皇子因天花夭折。
他坚决反对倒幕派。
大概是皇室当了上千年的傀儡当出惯性了,孝明一点都不想获得实权,对一些地方强藩和武士阶层联手推动的“尊王攘夷”运动嗤之以鼻。他认为,“攘夷”可以,“尊王”就不必了。
他极力支持幕府执政,希望朝廷与幕府全方位合作,改革幕府施政,齐心协力“攘夷”。在他的坚决态度下,“尊王攘夷”运动破产。
孝明还是有点政治手腕的。
1858年,他利用《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争议,迫使堀田正睦入京请旨,算是挽回了朝廷的一点权威。然后在1862年,他又把妹妹和宫亲子嫁给幕府将军德川家茂,试图用联姻绑定幕府。
除此之外,为了维持朝廷与幕府的平衡,他还默许“尊王攘夷”派刺杀井伊直弼等开国派官员,趁机敲打幕府。
实际效果嘛,只能说见仁见智。毕竟天皇当傀儡都已经一千多年了,个人的手腕又能有多大用?
从历史现实来看,孝明的“帝王心术”和“制衡术”,不能说缘木求鱼吧,那也是适得其反。这一套手段砸下来,把所有人都得罪死了。
他激进极端的“攘夷”路线,使幕府陷入外交僵局。
他的“公武合体”立场,让“尊王攘夷”派怒骂“天皇如厕纸,用毕可弃”。
他亲幕的态度,是倒幕派的障碍。有他在,就没法“王政复古”。
一个无实权天皇,居然把能得罪的不能得罪的全都得罪了……
孝明严令禁止皇室接种牛痘疫苗,他可能认为神道会庇护他。
可是天花不信,它决定过去溜达一圈。于是日本皇室爆发天花疫情。
1867年1月15日。孝明突发高烧,一烧就退不下来,还全身长痘疮,伴随着无法控制的呕吐。1月19日、22日,专家组先后两次会诊,都确诊为天花,毕竟症状相当明显。
1月29日,孝明症状极大好转,不但痘疮结了疤,而且还能吃东西了。经常长天花的朋友都知道,这状况可以说已经接近痊愈。
然而,1月30日深夜,好得差不多了的孝明突然上吐下泻,随即七窍流血,在极度痛苦中一命呜呼。
关于他的死,到现在仍是疑案。
从即将“康复”到暴毙,只相隔一天。这死法一点都不天花。
七窍流血的死法,不能说跟天花并发症毫无关系吧,那也是和砒霜中毒一模一样。
更奇怪的是,孝明的宫廷记录关键部分居然被销毁了!
不管怎么说,他终究暴毙了,终年36。
孝明死后,其16岁儿子睦仁登基继位,是为明治天皇。
由于明治年纪还小,实权完全落入倒幕派手中。1868年1月3日,这伙人以明治的名义,如愿以偿地发布了《王政复古大号令》,终结德川幕府265年的统治。明治维新,就此拉开序幕。
孝明的暴毙,可以说是为时代转折而献祭,扫除了明治维新的障碍。
在日本人的认知中,孝明的死是“该死之时就去死”。
孝明的一生,可谓前近代天皇制的回光返照。他试图用中世纪的思维,驾驭铁甲船时代的巨浪,最终被历史的漩涡吞噬。他暴毙了,前近代天皇制也随之暴毙。
他的暴毙,也催生了近现代封建军国主义日本这头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