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母不要用情绪对待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
孩子笨是基因不好,孩子学的不好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对,在学习中,家长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对孩子情绪管理,父母尽量少整事,给孩子负面情绪,因为孩子心情受父母影响最大,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尽量少的展示愤怒、忧伤、焦虑等负面情绪。在教育孩子之前,父母首先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要学会利用正面情绪,这是父母必须要做到的,孩子身上的任何错误都跟父母有关,孩子身上的任何不好的习惯都是父母身上的习惯,所以在教育孩子之前,自己要先学会什么是正确的,不断提升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同步成长,不要培养一个抱怨型的孩子。
二、孩子情绪不高的时候,想办法改善孩子情绪
1、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我们可以随时指出孩子的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
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
2、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应该刻意地多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样给自己增加积极的元素。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随时给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种细节。生活中的点滴很容易被忽视略过,我们指给孩子看,就是在延长这些瞬间、扩大这些细节。
3、随时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我们平时少看孩子的所谓缺点和错误,以及能力上的种种不足,多去发现孩子这些优秀品格的表现,一旦发现,就及时肯定,这样久了,孩子就会更多地朝这些方向去发展。
现在的家长们对能力上关注过多。我们可以这样想,孩子长大后,哪样能力有机会得到发挥,这很难说,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却是处处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没被荒废,但性格和品格却永远不会。
4、对成长感的识别和强调
我们成年人都会在发现自己有所成长时感到欣喜,对于孩子来说,成长就更是他们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每当孩子有进步时,我们及时指出来,让他看到,告诉他,你记得不,你去年、上个月还是什么样呢,现在都可以做到这样了!
进步、提高、成长,这是最能体现孩子自身价值的。随时抓住时机,发现具体的进步,告诉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优秀!
5、给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学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预实验时,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点幼稚的做法,比如,记录下来当天发生的好事,并解释为什么你感觉不错;写下能展现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每天去温习。据调查,每天写下三件让你感觉好的事,这个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续时间也长。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情绪有些低落时,把好事当作心理玩具,拿出来玩味。我们也可以每天睡觉前或在其他空闲时间里,没事就在脑子里整理自己的这些好事。大家可以试试。其实这就是在训练我们转念的能力。心理玩具除了好事,还可以是让自己看到全局、看到宏观的一面。比如,当你为孩子的一点小事生气时,你可以跳出来想:总的来说,他是个好孩子……然后再看刚才的事,就能比较冷静地看待了。
6、不做情绪绑架
有的专家告诉家长,跟孩子说:“你那样做,妈妈很生气”、“那样做,妈妈不喜欢”。我想家长应该尽量少这样去说。我们大人正常的情绪反应,可以让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饰。我们可以生气。但是如果总是用家长的情绪去管教孩子,这不是好办法。总这样说,孩子会觉得他应该对大人的情绪负责。他会忘记遵守规则的本来的意义,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责和内疚。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为会有怎样的不好的结果,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对家长的情绪负责。
7、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家长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然后再教给处理办法。只有当我们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才能做到不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他的情绪,并且教给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绪。
8、给孩子自己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
孩子发脾气,家长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认识到消极情绪的意义,我们就知道,不必急于让情绪消失,而是要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锻炼着平复下来。他每自己平复一次,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锻炼。
所以,对孩子哭闹的方法是:在发现他有点情绪,可能会发作时,如果他不需要家长的帮助,可以找个借口躲开,孩子通常会自己没事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自己能保持中性态度,这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平复情绪。有很多情况,孩子是被家长的坏情绪火上浇油,愈演愈烈。
9、教给孩子处理消极情绪的办法
宣泄法:体育运动;倾诉法:找人聊天、写日记、随意画画;镇静法:数数、深呼吸;转移法:看景色、听歌、运动、做自己的爱好。
当孩子冷静一些之后,教给孩子去分析思考,想想刚才的情绪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引起的,以后可以怎样做才能避免那种情况,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对于消极情绪,要多分析多思考,去想办法,这样有利于化解情绪。但是对于积极情绪,则尽量少分析,多去感受,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去感受。好事,有时分析太多,好的感觉反倒没了。
三、不要让平时的考试成绩影响情绪
考试成绩在考试之前已经确定了最高分,学习成绩与只与付出的努力成正比,平时投入的时间和兴趣程度,已经决定了考试的成绩。所以不要太在意平时考试成绩,而应该从发现问题,完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上下功夫。
四、在学习与乐观情绪之间建立联系
1、让他把喜欢的同学、朋友带回家。
2、经常改变学习环境。
3、借第三者之口赞美孩子。
4、常常表达对孩子的信赖。
5、只提有建设性的意见。
6、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7、给孩子适当的报酬也是行之有效的
8、带孩子体会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9、培养孩子主动自我的激励
10、让孩子有自选课题的权利
11、多给孩子讲一些励志故事
12、用近期的学习目标来鼓舞孩子
13、保持新鲜的学习内容
14、以乐观幽默的口吻淡化孩子做错题时的失败
15、让孩子养成大声朗诵的习惯
16、让孩子养成提前到达校的好习惯
17、让孩子多结交积极乐观的朋友
18、让孩子养成写大字的习惯
19、鼓励孩子多做些新的尝试
20、鼓励孩子“不量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