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本书,就是一个家庭的写照。其中的每一页都是家庭成员心中的那一片圣土。这个家庭就是由 一个父亲,一个母亲,一个女儿组成,而就是这样平凡的家庭在动荡的年代相互扶持,相互照顾,处处体现着温情。
但世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有温暖必然伴随着痛苦,而世上最痛苦的也许就是生离死别。女儿的离别,丈夫的辞世,让妻子一个人承受思念的苦。也就是妻子的思念成就了这本《我们仨》。这个妻子就是杨绛先生,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翻译家。杨绛出生于江苏无锡,在清华大学借读时与钱钟书相识、相知、相爱,之后就与钱钟书成婚,并与其有了一个女儿。他们在一起相守了60年,直到死神将女儿和丈夫夺走,这个家才变成了《我们仨》。
《我们仨》是一部记事的长篇散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啰嗦的语句,唯有的只是心中的那一抹温情。杨绛先生就是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组成了《我们仨》,也就是那些普通的日常小事才能更加的引起共鸣,才能深入人心。
《我们仨》可以分为三部分,以梦镜开头,以现实结尾。第一部分讲的是杨绛与钱钟书婚后做了一个离别的梦,这个小片段,简短却又沉重,似乎暗示了今后的分离。第二部分是我认为最感人也是最痛苦的一部分,这部分则是一个“万里长梦”,但似梦非梦,杨绛先生用以一种独特的手法表现他们三人的晚年生活。也许是晚年女儿丈夫的离世太过伤痛,在这一部分中杨绛先生并没有直接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分离。而是在古驿道的背景下,通过钱钟书因事住在木舟,杨绛因不能住在木舟只能住在客栈,女儿在学校教书这样的梦来抚平心中的伤口。第三部分则是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其实在我看来倒着读《我们仨》也许更能明白他们仨的生活经历,也更能理解杨绛先生的感情。
读完《我们仨》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杨绛先生那平和的心态。在晚年生活接二连三地丧女,丧夫,但杨绛先生在《我们仨》的文字却没有一点沉重的气氛,她用平和的语气去追忆丈夫,思念女儿。用自己的思念去填补空虚的精神。
《我们仨》的故事就是这么简单,简单的那么温馨,简单地那么动人,简单的那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