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人问了我一个问题:到底怎么样才算是高效?
我想了想回答她,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在与她说道了一番之后,我突然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可以应用在生活、工作、乃至学习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往简单里说,可以改变人的习惯,而往大里说,甚至可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细细的分析一下“高效”这个词,或许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逻辑顺序来理解一下。
最基础的高效,莫过于小学生写作业。老师同样的布置了抄写10个生字,组20个词,造5个句的家庭作业。如果在答案都是正确的前提下,花花用了20分钟写完了,而明明却写了2个小时,不用说,这样一比谁都知道花花比明明高效。
这里的高效比的是速度,结果一样,谁完成的速度快,谁就是高效。
大家还可以把这个类比到工作中,上级安排了同样的工作任务,谁先完成任务,谁高效。比如说,每天制做100件产品,有人做8个小时完成,有人做6个小时完成,当然是6个小时的高效。
同样的,还拿学习做个比喻,期中考试,两个小时的考试卷,花花一个小时做完了交卷立场,明明却做到交卷铃声响才交卷。考试成绩出来,花花考了60分,而明明考了100分。这个时候谁更高效呢?当然是明明。
这里的高效比的是结果,在同样的学习周期里,谁取得的成绩越好,谁就是高效。
类比到工作中,同样的业绩考核周期,谁取得的业绩高,谁高效。比如说,同一个季度的业绩考核,有人做了30万,有人做了50万,当然是50万的高效。
到这里高效的基本概念可能你已经明白了,是不是就这样结束了呢?当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