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上午,与呆在老家的男人视频,他告诉我,请了阿姨过来做全屋清洁。
我问:“上次那个女人不肯来了,那你请了谁?不是说镇上很难找到专业做家政服务的吗?”
“还是原先那个女人呀!还能有谁?”
“什么价位?她不是说要加价才肯来吗?”
“你以为工作那么容易找吗?做一次清洁四百五十块钱,在农村这价格已顶天了,也只有我们舍得给人家,别人可不乐意呢!”
关于老家请人帮忙搞清洁的话题,说来话长。约三四年前,老家刚建好房子时,男人到镇上去找人做清洁,别人推介了一个人,就是她,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属于做全屋清洁的专业人。男人提出“一脚踢”包给她来做,所谓“一脚踢”就是“一口价”。女人不愿意接受,说要按钟算钱。男人没计较,那就按时长算工钱。
老家属于四五线小城,普遍收入不高,那时,这女人提出每个小时二十块,这价格与当地收入差不多。女人还约了一个同伴过来一起做,刚装修好的房子,清洁起来很繁琐,地面上有一些胶水,水泥之类的,需要一点一点铲除,两个人会快一些,也弄得干净一些。男人没异议,反正按钟计价。两人足足做了一整天,算十个小时,四百块钱,当天结账,双方都很满意。
后来,再叫这个女人过来做清洁,她提出不要按时长算工钱,她一个人做,三百块钱一次,她包做好整栋房子的清洁。我男人向来大方,没说啥,只说弄干净就行了。或许这女人想着按时长收费低,不划算吧,单方修改了计费方式。
再后来,她每来一次做清洁,就提价五十块,从三百块,到三百五、四百、再到四百五。
去年上半年,当她提价到四百五十块时,我男人心里虽有意见,但嘴上也还是没说啥,依然是那句话:“弄干净就行!”
等到去年春节前,男人打电话过去,再请她来做清洁时,她又提出要加价,要加到五百块才行,否则做不来,她说春节前后,她忙得团团转,云云。
男人压住心中的不快,只扔下一句“你先忙”,便挂了电话。男人思来想去,这次绝不能妥协。每请一次她,就得加钱,这样下去,谁顶得住?也怪自己一开始不该惯着人家,从来不懂得拒绝,人家提啥条件,都是满口答应,甚至中午还做饭给人家吃,按惯例,主人不提供饭菜,没这样的规矩,她得自己点外卖。
正因为有了一次次的妥协,人家才会觉得你“人傻钱多”?对方不会考虑你是否有经济压力,每一分钱是否赚得不易。你不是建好了房子吗?在乡人眼里,你有房有车,不可能缺她那三瓜两爪的房屋清洁费。总之,你与一个乡下做清洁的阿姨说不清,道不明。在她眼中,你或许是冤大头。
因为价格原因,双方关系陷入僵局。一气之下,男人春节前没再请她,临近年关,一时也没有找到可以替代她的其他人。所以,好生奇怪,这次五一,男人竟然还打电话过去请她做清洁,她居然来了!男人说,这次她倒没有再提涨价之类的话题。而是默认最近一次的价格,四百五十块,一次性承包做完。
回顾这件事的始末,男人错在一开始就满口答应对方涨价的要求,后面对方再提涨价要求时,自己再不好否定。滋长了对方得寸进尺的念头。
因为,心理学认为,人们总是愿意把自己调整成前后一贯、首尾一致的形象,即使别人的要求有些过分,甚至越来越不合理,但为了维护印象的一贯性,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也懒得与之计较,尤其不屑于与一名乡下女人计较,如此一来,越是助长了对方得寸进尺的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