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我接小朋友放学,刚进入家门,他用不大不小的声音发出一声长的“喔——”声。我立刻很紧张,叮嘱他“安静点,别发出这种声音。”
晚上他们爷俩出去购物回来后,小朋友又是发出那么一声。
“你怎么回事啊?你明知道弄出声音楼下会来投诉为什么还要故意弄出声音?你为什么要把爸爸妈妈置于被迫和别人吵架的境地?”我怒气上来,忍不住批评小朋友。
看到我严肃的表情,小朋友有点害怕了。他带着恐惧沉默的小脸,让我的心里一阵内疚。
我对他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回到家里还安安静静的?就算真有那么安静的孩子,而他天生不是那种性格气质的孩子啊。我是不是因为自己搞不定楼下领居,而把这份怒气投射到孩子身上呢?我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抱持”性的环境,反而让孩子出来当替罪羊吗?这几个念头飞速在我脑海里闪过。
这时候爸爸接过去话继续批评他。爸爸说的什么我都已经不记得了。只是他的说教勾起了我自己小时候被父母唠叨的记忆。真是旁观者清啊。
“你能不能别再说了?”小朋友问爸爸。
“你要是做得好,我能说你吗?”爸爸反驳道。
“我都已经停止了,你为什么还说个没完呢?”
“是啊,他爸,我同意宝宝的观点。”此时,我违反了“不干涉伴侣对待孩子的方式”的原则选择和孩子站在一边。
孩子他爸笑了笑,不说话了。他心里肯定在想,批评是由我挑起的,现在又和小朋友一个战线对付他。果然是女人心,海底针啊。
2、
这几天,我确实一直在被领里关系这个事情困扰。楼下领居认为我们经常声音太大,影响到他和家人睡觉休息,而我内心真实的感受是:我们只是在正常生活,并且我们已经刻意注意减小噪音。你还不满意就是在故意找事了。
但是我的超我,那个道德的我又因为被人投诉而觉得羞愧。我希望自己永远站在正确、正义,道德那一边的。
每天本我和超我的小人在脑海和身体里打架。我对不敢做真实自我的我很失望,大概看10遍《延禧攻略》,看再多次张雨绮打老公又火速离婚,我们自己还是会滚回自己生活,做压抑又懦弱的自己。
所以在因为这件事批评完孩子后,立刻就后悔了。难道我想要孩子也像我这么懦弱,不能做真实自己吗?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父母、老师和其他权威,尤其是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活出本我,活出野性,而且要为孩子提供抱持性环境,让孩子的本我得以滋养,这样孩子会在成为他自己的同时,也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越缺乏什么,就会越向往什么,我对温尼克特的这个观点非常认同。
心理学家武志红也说,他本来是一个经典的好男人形象,就是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那种形象,“脸上挂着善意而局促的微笑,身体也有一些佝偻。”
但是,当他发誓要把所说的那种“野性生命力”后的两年里,他的身体和心理是有生以来最好的时候,他感觉“原始野性的生命力在复苏”。
与其成年再辛苦地去找自我,活出真实的自我,不如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要过多打压他的本我,让他活出生命本该有的样子。
嗯,晚上放学后带小朋友去游乐场,在不影响别人的环境里放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