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李清照的少女时代与一般的弱不禁风,足不出户的古代女子不同。出身书香门第的李清照,是一个健康活泼,聪明灵动,而又博闻多学的女孩儿,在少女时代的她就显露出了与众不同的过人才华和见识。时光荏苒,很快到了李清照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婚嫁的权利,完全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可是像李清照这样一个才女,会把婚嫁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吗?正值豆蔻年华的李清照会嫁给什么样的人呢?清水出芙蓉,才气与性格俱佳的才女,到底会引起哪个有缘之人的注意呢?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写的词因其独特的见识,在士大夫圈子里特别有知名度,这就引起了太学生赵明诚的注意。流传有一个故事。后来被记载在元代《琅嬛记》上,故事说:有一天,大白天,赵明诚在家里睡觉时做了一个梦,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与脱,芝芙草拔”请父亲解梦,父亲一听,知道儿子肯定是爱上某个女孩子了,直接就解为“词女之夫”,意为想做一个会写词的才女的丈夫。在当时的官宦士大夫儿女之中,也就只有李清照一人能入赵明诚和其父的法眼。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当朝吏部侍郎,精明干练,政绩突出,与李格非一家是老乡。唯一不妙的,他是属于王安石变法派的,而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属于守旧派。当时苏东坡就特别反感赵挺之这个人,对其评语“聚敛小人,学行无取,岂堪次选”。苏轼弟子,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是赵挺之的连襟,却不待见他,因为所属政党不同。所以这两个家庭要结合还是有很大障碍的。
赵明诚的最大优点就是出身在官宦之家,却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从小就喜欢收藏金石字画和文物。这个爱好在士大夫圈子中也是小有名气的。所谓才子佳人,互有耳闻。陈师道虽然不待见赵挺之,却非常喜爱这个侄儿赵明诚。出身高门显宦,却没有坏脾性,品行端正,情趣高雅,前途远大。
情窦初开的李清照,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意的呢?一首浪漫温馨的《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就传达着自己对未来爱情生活的无限憧憬。
再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简直把一个青涩少女那种朦胧爱情的感觉写活了。就像歌词里,“我想偷偷地看一看他,假装欣赏一瓶花。”
在两个人相识相爱的当口,也就是宋徽宗继位的时候,当时立的国号为建中靖国。对于两党宋徽宗也是不偏不倚,用人各用一半。两家之间也就没有直接冲突,顺理成章地结为百年之好。
新婚燕尔的两人,肯定是如胶似漆,那么文人撒狗粮是怎样的呢?
在李清照《减字木兰花》词中我们就可窥一二,“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真名士,自风流,自是通俗易懂间夺得人心。
婚后,李清照对赵明诚的金石字画和文物的收藏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可是要收集文物,鉴别文物,需要很大一笔钱,赵挺之和李格非虽都为高官,门风和家风却非常严,所以他们没有很多来自长辈们的所谓的零花钱。再者当时赵明诚在上太学,后来毕业做了官,也是七八品官,俸禄养家刚刚好,也没啥多余的钱来养自己爱好。后来两人想到一个好办法支持自己的爱好。夫妻两人相约去典当衣物再到大相国寺淘宝物。忽然觉得有点像林徽因和梁思成当时在李庄的艰难时期一样。那是一种纯真淡朴却又让人觉得非常高雅的爱情生活。相知相惜,相投相契。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李清照和赵明诚充满闺房情调和学术氛围的爱情生活并未维持太久。一场突如其来的厄运降临在了李清照的头上,到底是什么厄运呢?请听小编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