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读幼儿园时是分在两个班,家长的投入也不够,两个孩子在班上的存在感比较弱。
小学伊始,我们原本计划双胞胎兄弟继续分在两个不同的班级,学校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而是分在同一个班。出于家长对学校和老师天然的无抵抗力,也就是认了。特别是想到幼儿园时期每次家长会分身乏术,尤其认可同班的好处。
考虑两个孩子都在这个班,作为家长还应该多承担一些,故而老师电话邀请当家委,一口就答应下来了。
这家委一做就是两年多,感触良多。
1.家委的工作
看到上海某校家长们拼简历竞聘家委,广州家长大概觉得不可思议。广州这边是老师打电话一个个去问的,我们就是因为家里两个孩子都在这个班,觉得不做说不过去才答应的。
家委的定位原本应该是很中立的,对学校、老师的一些决策进行综合衡量、代表家长来做一些决策。同时也代表家长来传达一些想法和诉求。
但事实上,因为自己的孩子在人家手里。家委们说话往往不是很硬气。基本上老师的决策不涉及大额班费的前提下,还是会同意的。
所以现实中,家委的角色更多的成为一个班级事务的帮手,买一些班级日用品,类似墙纸、书柜、黑板饰品。收一下班费、复印一些资料、跟进一些书本的购买,班服、班徽、班旗的制作跟进,甚至是班级足球队的组织、训练,班级运动会的组织和跟进......一句话,减轻老师的负担,将班级事务搞好。
2.家委是耐心和付出
家委适合很有爱心、也比较有时间、有耐心的家长担当。是一个完全没有回报、又非常容易被人误解的角色。尤其是家长中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严于律人宽于待己者。
说没有回报也许不准确,毕竟人心是肉长的,老师还是对孩子会多关注一些。但老师更在乎学生的字写得是否漂亮,作业是否做得漂亮,考试是否能满分,足球是否能拿冠军。
如果家长做家委的初心如果为了和老师打好关系,博取老师的好感。我建议不如好好带好自己的孩子。因为最后肯定是会失望的。
3.存在的误会
很多家长总以为家委能动用班费,存在以公谋私的可能。实际上现在一切都很透明。家委不仅不会从班费中牟取私利,还很大概率是贴钱的。比如办事自己开车的油费、时间。还有时家委统一买了一些课外书,某些家长因为不看信息,不买又不吭声,最后家委自己补钱.....
大部分家长觉得做家委肯定是图什么,否则哪有那么傻,出钱出力出时间又没有什么好处,家委组织一些工作,不是没有反应就是不配合,生怕组织得太好了,让家委得到天大的好处似的。其实,对这种家长而言,最好就是自己去当一年家委试试。
我自己第一年是普通家委,第二年算是家委里面的组长。为班级做了很多事情,大概最大的收获就是心安无愧,毕竟两个儿子都在这个班。以后几年我都不会碰这个东西。我也要和很多家长一样,投入更多的精力关心自己家的娃。
另外在这表扬一下广州地区的老师。就我接触的小学老师而言,不像内地某些地方收礼成风,广州这边的老师很规范,而且对学生一视同仁!
4.忧虑与反思家委工作
有一些家长很极端地认为就是家委将老师惯坏了:以前我们这代读小学的时候父母除了交学费,其他事情根本不用插手云云。
我无力反驳,确实是的。不过考虑到我们带两个孩子都累得像狗一样,还是想争辩几句,毕竟老师要带的是30多个孩子。
以前确实是家长没有这么操心、更不会有家委会。
但是
那时候的我们都很听老师的话,早早的就很懂事;
那时候老师的任务还没那么重,各种活动、各种考核、各种比赛、各种折腾。比拼得不仅是脑力还有大量的体力;
那时候80多分就可以拿班上前几名,那时候的我们成绩、各方面的知识水平确实不能和同龄的这代孩子比呀。
当然说实在话中国的小学教育是很存在问题的,现在已经进入了教育互害时代了。
我看过很多日本小学生教育的文章。中国的家委做的事情,在日本很多都是孩子在承担,培养的也是健全人格的人而非一个知识容器。
而我们的教育呢?教育部门对学校、老师、学生的考核指标呢?还是集中在知识文化,集中在字写的是否像打印的那样漂亮,集中在低年级是否能掌握高年级的阅读理解,集中在一切的考试成绩中。培养的确实是一个个知识容器。一个个像机器人一样的优秀学生。
如果我是小学语文老师的话,我大概每天就是和学生一起阅读,大量阅读,尽可能少布置作业。我相信这样对孩子非常好,但显然,短期内考试成绩肯定不行,甚至教育部门的考核也很难过关。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说没有人愿意做家委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单靠老师就能解决的。说句难听的,大家都在搬砖,谁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