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涛教授的《倾听着的教育》在前言部分提到:教师是否有倾听的敏感、意识,具有什么样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本书系统阐释了倾听的教育价值,揭示了教师提升倾听能力的有效路径和方法。要想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我们必须从倾听开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学生倾听能力和教师倾听能力是怎样炼成的呢?《倾听着的教育》这样告诉我们:
一、学生的倾听力——什么是认真倾听
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认真倾听”, 书中第一辑指出,必须指导学生“听什么”开始。接下来更关键的一步是,告诉学生“怎么倾听”至少包括五方面:
1.专注。别人发言时,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像钉子一样牢牢对准和盯住别人的言说和表达,这就是所谓的:专心致志”
2.理解。理解他人话语,包括说了什么和怎么说的,避免误听和错听,关键在于“听懂”。
3.评判。对他人观点、方法和程度等作出判断,核心在于“辨析”。
4.比较。同样表达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和思考,比较我与他的异同,避免重复,也拓展自己视野。这意味着,由于有了对他人倾听,走出课堂的我,和走进课堂的我,已经不一样了。这里的秘诀是“比较”。
5.动笔。把别人学习资源变成自己学习资源。摘要笔记分两栏,第一栏听课摘要,第二栏必须思考问题,包括关键性、主要问题。
6.评价。教师需要不断通过评价来落实和推荐倾听要求。例如:当一个学生发言结束后,把目光转向全班,指向另一个学生对其及时表扬:我发现,前面这位同学发言时,旁边那位同学带着专注的表情听别人发言,这说明他在“认真倾听”。又如,某一问题讨论时,第三位同学表达了自己观点和方法之后,马上鼓励: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他刚才的发言没有重复前面的观点,他“认真倾听”了。还有,专门表扬某人发言时自己动手记录的同学:我发现有一位同学养成非常好习惯,别人发言,他及时做笔记,希望大家向他学习!对于倾听方法和习惯可以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寻找“倾听之星”。
二、教师的倾听力
教师要学会倾听,可从采纳倾听所必备的态度人手,它们包括:
1.接纳和平等。一旦教师转向学生开始倾听,就意味着一种迎接和承纳:不是把学生作为学生来接纳,而是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接纳。
2.专注和警觉。当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等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他们全神贯注的神情,使他们具有非同一般的人格魅力,那是真正的教育者的魅力。
3.鉴赏和学习。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始终会以鉴赏的态度,欣赏每一个被倾听者声音的独特性。这必然也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是教师向学生的学习,是成人向儿童的学习。
4.执着和冷静。一个执着冷静的倾听者不会为暂时性的失聪和各种听觉挫折所惧,也不为学生声音的无序和混乱所扰,他会在深沉的静默中,坚持不懈地进人学生心灵深处去倾听他们的呼喊和吁求。
5.参与和体验。教师应在参与中倾听。他的倾听不是对学生声音的被动的听,而是主动的听,这种主动性在倾听与精神生命的发展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形成倾听意识,建立倾听常规,强化倾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