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在我的人生字典里似乎就不存在,能躺着我就不会坐着,能坐着就不会站着,最喜欢的动作就是葛优躺。
一次校友聚会却让我萌发了练瑜伽的念头,刚刷了卡走出地铁,就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背影,披肩的长发配上红色的小帽,加上得体的呢子大衣,仿佛是冬日里的一团火。“哇,好美!”我不由地发出感叹,却被一声清脆地叫声:小改阿姨所打断,同行师姐的女儿叫住了她,原来是校友师姐小改。
那次聚会的主题是缝制包包,我们之间并无深入的交流。但让人难以忘记的是,回来的路上,她看我女儿有点哼唧,一直帮我拎着有点重的装满花泥的插花,体贴又温暖。
后来,我了解到她曾比较胖有些自卑,所以,决心练习瑜伽寻求改变,还考取了瑜伽教练。几年时间,她的形象气质、穿着打扮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当天我就下了单,但是拿到书之后我翻了几页就放到一边了。实在没有耐心去认真地学习每个动作,感觉好难。
这中间,我天天喊着练瑜伽,还在脑海里制定过无数次计划,从明天开始,就从明天开始,无数个明天都已成了昨天,我也没有真正去练过。
转眼一年已过,疫情期间,校友女侠群里从最开始的天天关注疫情信息,突然改变风格,来了个运动接龙,口号是:
你如何对待时光,时光便如何回报你。我们一起来运动吧,运动形式不限,每次5~120分钟,为期一个月。
我从来都没有在群里接龙过,但每天都会不自觉地关注大家的运动状态。小改师姐的运动尤为让我震惊,每天瑜伽练习2小时,每次运动的后面,还附加一句:
不问来路、不问归途,坚持练习,一切都会随之而来。
于是,我又跑去请教,她毫无保留地做了以下分享:
也许是女侠群的运动氛围影响了我,也许是小改师姐的故事激励了我,再加上刚好看了《微习惯》那本书。
我开始告诉自己,练不了20分钟,我还练不了2分钟吗?就从今天开始。
打开视频,我笨拙地跟着视频做,每一个动作对我而言都是如此地难,动动胳膊疼,弯弯腰压根弯不下去,抬头抬脚根本不能同时起。
那又怎样呢?老师不也说了,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量力而行。
第一天,我刚练了5分钟就撑不住了,浑身酸疼,还有些微微出汗。撑不住就不练,这种感觉很不错。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我还是笨手又笨脚,第五天时,我坐着胳膊腿都疼,浑身上下哪哪都疼。
但熬过那几天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动作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柔韧度明显增强。最关键的是,我练习瑜伽的时刻成了女儿最欢乐的时光,不是坐我腿上飞高高,就是坐我肚子上骑大马,还像个小老师一样,指导我的动作跟视频中有哪些不一样。
现在,不用看视频,我已经可以很轻松地练习20分钟了。每天早晨起来,洗漱完第一件事就是练习瑜伽。
练习瑜伽的过程,给我带来了三点感悟,分享给大家:
一是,请教专业人士,少走弯路
不只是练习瑜伽,做其他事也是这样,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来咨询,会事半功倍。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盲区。
现在的我从来也不会不好意思去请教人,即使不被理会也没关系,又不会损失什么。
二是,找一个能彼此赋能的圈子
女侠群的运动接龙是个正向的引导,通过关注校友们的运动情况,我不自觉地会模仿会想去做,这大概是氛围和环境对人最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是潜移默化,有时甚至自己都不知道的。
三是,从能着手的点入手
我不可能像师姐一样,一下就力量练习2个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会比较容易坚持。因为长期对着电脑,肩酸,脖子一动就咯嘣咯嘣地响,所以就从缓解肩颈部的疲劳开始。
练完之后,真的缓解了我的酸疼,这种正向的反馈反过来又激励了我。
你有什么想做却一直没有去做的事情,不妨去试试看。
END
作者简介:
丹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师大理学硕士;家庭教育研究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