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教师留不住,骨干教师纷纷出走早在二十年前最盛行。
二十年前,改革开放的成果初见成效,在大城市财富创收的召唤下,在私立学校如火如荼的兴办下,一大批年轻的教师选择远离乡村教育或者非发达地区的教育,纷纷奔向较大一点的城市,小徐老师也是因家中老母需要照顾才不得不从二线城市转回乡镇教育岗位上来的。而乡镇教育中一批骨干教师纷纷想方设法往城市调动,或者干脆辞职下海,或者应聘于高薪私立学校从教。
为了弥补乡村教育当年的教师荒,确实招聘了一批非师范专业的中专生和大专生,补充到教育岗位上来。但是当年的中专生和大专生,素质要比现在的专科生还要高,多年来,这批教育者在乡村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也为乡村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年来,乡村教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二十年前招进的那批能留下来的教师,最年轻的也超过40岁了,而年轻老师农村要么招不来,要么留不住,造成农村教育缺乏新生力量的涌入,整个校园呈现暮气横秋的状态。随着老教师的纷纷退休,而年轻教师又留不住,青黄不接的现象已成农村教师的构成趋势。
那么,怎么改变这一年轻教师极度缺乏的状态呢?小徐老师认为:
一、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是根本。
农村的生活条件本来就艰苦,教育环境也恶劣,如果再让来农村从教的老师工资待遇低廉,相信没有哪个年轻人会愿意来农村教书。
相对于周边的小城市,乡村教师入职工资2500元,和城市的毫无文化程度的服务员工资水平一样,劳动强度却比当服务员还要操心受累,因此教职业吸引力实在太差了。
二、提高农村教师评职称绿色通道,给乡村教师更多的晋升渠道。
众所周知,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是拉开乡村教师的工资差距的最明显一环,每高一级职称意味着可以挣到更高的工资,初级职称与高级职称之间更是相差2000-3000元,而近几年,职称晋升确实向乡村教师倾斜,但奈何名额有限,很多老师二三十年的教龄连一级职称都评不上,就更别说高级职称了。这让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更加弱小。
2018年山东发布了对于乡村教师从教10年以上申报中级职称,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30年以上申报正高级职称,而且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真正做到了提升乡村教师的工作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任教的举措。
具体原文件如下图所示:
三、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补贴。
目前乡村教师补贴从280-440元不等,根据职称的高低而定,每级职称相差80元。但是对于年轻教师而言,由于职称低,每月补贴280元,仅够来回开车上班的油钱,其吸引力明显不足。
四、可以给高学历的年轻教师直接晋级高一级职称的优越条件。
目前,农村教师缺的是人才,近年来,中专、大专的毕业生质量实在不敢恭维,而本科毕业生又因乡村教师工资低,生活质量差等原因吸引不来,这是造成乡村年轻教师的整体质量偏低的重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提高职称、工资待遇上来吸引更高水平的人才。
五、招聘专业教师,补全各科专业教师,开全课程,分担主科教师的负担,实现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乡村教育相对于市里最明显的一个差距,还在于史、地、生、音、体、美等小科的专业教师缺乏,很多小科都由主科老师代上,这无形中加大了主科老师的负担,也因所教小科非专业性而影响职业体验,减少职业幸福感等。
如果乡村教育也能像城市一样,实现专人专科,不仅乡村学生的整体素质可以得以全面发展,也能给乡村教育带来活力,同时分担了主科老师的工作量,从而提升乡村教师的吸引力。
总之,提高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不能仅靠一句“贡献”就能实现的,要想提高乡村教师的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优秀年轻教师来发展农村教育,没有优越的待遇倾斜是做不到的。所幸的是,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乡村教育的发展,一系列优惠政策正向乡村教师倾斜,相信不久的将来,年轻教师留不住,骨干教师纷纷出走的乡村教师青黄不接的现象将有所改观。
(文:指尖教育帝国;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