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YIHA
每个人都会因为各种原因,体验过负面情绪。其实可怕的不是对手强大,而是你在明处对手在暗处时的无助感。
“自我觉察是治愈的第一步”,宝宝们记住这句话。
做这张图帮大家梳理一下心理状态的相关概念——有问题努力解决,没问题不要吓自己,无论如何绝望,都不要放弃治疗。
从右至左,四个话题:心理异常-神经症-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
先确定你不是精神疾病,感觉是不是稍微好一些?
一、心理异常
1)医学标准
现代心理学是跟神经科学紧密连接的,心理被视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当一位心理咨询师需要将一个案例转诊给精神科医生去跟进,是因为这个案例呈现脑功能失调等病理症状,就需要在医学范畴内进行讨论和治疗。这种情况下,将视个案为疾病,属心理异常范畴。
精神科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比如幻觉(感知障碍)、妄想(思维内容障碍);语言破裂(思维形式障碍);痴呆(智能障碍);精神运动性抑制(运动障碍)等
2)心理学标准
人格不稳定,内心活动不协调,主客观世界不统一,也是心理异常的表现。
比如多重人格(人格障碍)、情绪到错(情绪障碍),强制性哭笑(情绪障碍)等
3)常见的精神障碍
比如精神分裂症、双向心境障碍、创伤后应激障、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等,往往包含情绪、思维、意志、行为多方面的障碍。
二、神经症
在心理异常和心理正常之间,是神经症的地盘。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患者体会到“持久的”“严重的”心理冲突,可能在1年以上,深感痛苦,妨碍到社会生活,但是没有可证实的病理基础。
确诊神经症需要转诊精神科医师。
三、心理不健康状态
多数人都会体验不良情绪,阶段性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相对于心理异常,我们说心理问题仍然属于正常心理。
但是,如果疏于重视,心理问题可能加重,向神经症演化。
心理不健康状态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三个阶段。
1)当我们在为人处事、生活压力中感到不良情绪(厌烦,后悔,自责等),时间短暂,可以控制,我们说这是一般心理问题。
2)应激性事件可能影响个体生活网络的完整性,或影响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和价值系统。比如给当事人造成社会角色失调的冲击(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冲突、角色失败等)。在重大的生活改变或适应期(移民、入学、成为父母、绝经、退休、未能实现个人愿望等)会产生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状态(抑郁、焦虑、烦恼等),代表了发展中的转化危机。比如失恋后、产后忧郁症或职场间隔期,从旧角色退出,却不知如何简历新的角色,就会造成角色中断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可能转变成严重心理问题,甚至发展成应激性适应障碍。
在受到强烈现实刺激之后(居丧、分离、受害、失败),体会到痛苦的情绪(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短暂失去理性,钻牛角尖“过不去这个坎”,持续时间长,完全打破心理平衡,影响正常生活,演变成严重心理问题。
3)在一定人格特质的共同作用下,严重心理问题会演化成神经症早期。
4)区分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几个阶段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维度:
- 引发原因(遭受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激烈)
- 不良情绪持续时间(1个月/1-3个月/3个月到1年/1年以上)
- 精神痛苦程度(患者能自己设法摆脱/患者需要借助帮助才能摆脱/患者几乎无法摆脱)
- 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轻微妨碍/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不得不休假某些社交完全回避)
- 内心冲突性质(是常形还是变形冲突)
其实心理不健康的根本,就是“冲突”,也就是“动态失衡”状态。这个平衡一旦失去找不回来,人就会一直处于不良情绪中。
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是常形的,大家都有。变形心理冲突是一些比较特殊,可能在别人心里无法理解,但是深深困扰某个人的问题。比如对数窗户的强迫症,或者对西瓜感到恐惧。
四、心理健康状态
在了解了以上3种状态之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心理健康并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个保持“动态平衡”的状态(能力)。
事实上,我们的生存变化十分激烈,有时人们感到对它无能为力。古今中外的宗教哲学思想,与艺术,为普通人的世俗生活提供了多种解释,和修行法门。能够产生心理疗愈作用的根本,在于帮助人们提升处理内在冲突的能力,创造和锻炼一个强壮的动态平衡的系统。
现代心理学在评估心理健康水平时的几个维度,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1)自信心:能恰如其分的评估自我,不盲目,也不自卑;
2)心理自控力:我们的思维和情绪都是在自控下实现的。当一个人表达自如从容、辞令通畅、仪态舒展大方,不过分随便也不过分拘泥,表现出来的是健康的心理控制能力;
3)社会交往力
4)环境适应力:心理是适应环境工具,为了自我完善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中采取主动或被动措施。主动适应是积极改变环境;消极适应是躲避环境冲击;
5)意识水平:能够专注思考,以及正常的记忆水平;
6)暗示性:不容易受暗示,或者周围环境无关因素引起情绪波动和思维动摇;
7)周期节律性:生物钟规律,如果注意力和效率经常处于紊乱状态,代表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8)心理抗打击力:面对精神打击的抵抗能力;
9)心理耐受力:在长期逆境中忍受精神压力的心理耐受能力;
10)心理康复力:精神创伤之后的恢复能力;
以上虽然是对于共性的心理健康状态需要参考的维度。但是,我们需要针对具体话题来考虑。例如,一个高智商罪犯可满足以上标准的较高水平,但人格特质可能呈现心理异常状态;再比如,如何判断一个人已达到“自我实现”阶段的心理状态?也会有相应更为具体的衡量标准。
那么以后再来总结。
感谢你看到这里,如果觉得有用,请给我一点鼓励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