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错并非不可饶恕,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
——《阿图医生》(第1季)(阿图·葛文德)
之前就听说消化ICU里可以学习抽血气,我心里也蠢蠢欲动。在这里,我记录了我所有11次抽血气操作的经历和教训,分享给大家。
第1-2次血气
第一次抽血气的机会来得毫无预兆。当某个护士突然对我说“要不要学抽血气?”的时候,我痛快地答应了,可是接下来我的心里就开始紧张了,因为我对抽血气的所有步骤懵懂无知。ICU的护士们习惯扎足背动脉或是桡动脉,于是一个护士首先在病人床边简单地给我做了一下示范,然后把接着头皮针的针管交给我(她们大概是觉得用头皮针很顺手,所以才用头皮针)。我用右手摸摸病人的足背动脉,然后不知道怎么做了。护士递给我两个沾了碘伏的棉签,我这才想到要消毒病人的皮肤。接着护士又让我消毒了自己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再把手指放在病人的动脉上,用右手捏好头皮针,进针。我脑中一片空白,心乱跳得厉害,所以进针时特别地小心翼翼。虽然我想尽力做到斜 45度进针,但结果是没有血出来——我根本没有扎进血管,更别提分清动静脉了!我这时才第一次认真地分辨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动脉血压力高,不仅能够看到它的液面搏动,而且还会自己往头皮针的导管中走,静脉血则不会。那个病人白蛋白低,脚很肿、不好扎,于是我们换到手上,想扎桡动脉,结果还是一样,我第一次感觉到我的触觉竟然如此迟钝——我甚至完全不知道怎样感知动脉的搏动!头皮针破皮后还是一无所获,于是我灰溜溜地把针交给护士,她进针后将方向和深浅稍做调试,血就出来了。
我很失落——虽然我知道刚开始学习抽血气,抽不出血也很正常:护士们都做过成百上千次的操作了,当然做的比我好——但我还是很失落。我当然不认为我自己应该是那种一学就会的天才,但是这样连扎两次血气却还是完全摸不着头脑的状态,真是太打击人了。我甚至有点不愿意再做了。
第3-4次血气
过了几天,抽血气的机会又来了。那天也是同一个病人(他昏迷的,还好……有时我会庆幸病人是意识不清状态,这样就不会让他看到我的囧样,甚至质疑我),我扎的是病人右手桡动脉。这回直接用动脉血气采血针,是一个同在ICU轮转的规培同学A拿来的,他得意地说自己早上刚学抽血气,然后一针就见血,现在来教我怎么抽。我已经小小复习过抽血的步骤,稍微涨了点信心。我用棉签消毒病人皮肤两次,又消毒了自己手指,左手按在病人右手桡动脉、扎针处的近心端,右手45 度角持空针,破皮、进针。有那么一瞬间,我似乎感到了一种小小的突破感——就在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血就已经涌进了针管。我不知抽多少,因为我手拿针筒的位置看不见刻度,A看着长度说应该可以了,于是他用棉签按住伤口、我拔针出来。这时过来了一个护士,她毫不客气地说:你这个标本就不合格,你看,针管里有这么多气泡,会影响结果分析,还有,血量也不够,至少要 1.6ml,还有扎进去看到血液搏动了吗?有搏动才是动脉。我承认,我的确忽视了这几点,说那我就重新来吧。我重新消毒、进针,明确地感觉到了突破感,看到血液在针管的口口那里搏动,但是这时血液没有再往针管里进了。“怪事,”我想,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时我室友走过来,让我调整一下针尖的深浅,不知为什么,血就涌进了针管,虽然里面貌似也有些气体,但护士说这回可以了。我也没有弄清楚,于是莫名其妙的结束了。这次抽血成功后,我心里有些小兴奋,但是还有些感触,比如说,自己是初学者,不要自以为是,不要仅仅操作一两回、甚至一回成功后就认为自己了不起、全会了。有的护士说话不好听,但在自己变得比她们熟练之前,她们怎么说自己都是对的!
第5次血气
之后的第五次血气我也成功抽出来了,可是我并不满意:我摸好了动脉,消毒病人手腕皮肤,消毒了自己的指头,再次确认了动脉位置,然后发现采血针的包装没撕开,更别提转动针头到合适的位置、把针芯先拉开到1.6ml的位置,把针帽拔开……这都是护士帮我做好了。大概是因为步骤还是没有那么熟练,持采血针的时候,我忘了怎么持针——犹豫了几秒后我才想起使用执笔式。我缓缓进针,脑中又空白了,然后护士在旁边说好、现在不要再进了,我这才发现血已经涌进了针管。
这次抽血气之后,我反思自己的所有五次操作,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看,我中途做漏了多少事!赶紧自己列清单!于是,我趴在桌上,为自己抽血气的步骤列出了一张清单,就像我在华读研西时做腰穿和送病人去做脑血管造影时做的清单一样:
第6-8次血气
第5次血气之后的当天,紧接着就是再为三个病人抽血气: 5-7床。先是 6床,一切都很完美,我很清楚每一个步骤、知道自己接下来需要做什么,因此我在病人的左手桡动脉上顺利抽出了动脉血,看到血液自己涌进了针管,并且还自己拿到机器前做了分析。然后是7床,我开始发现自己忽略了东西:我之前扎过足背动脉、但没有扎出来。护士摸他的足背动脉搏动很好,便提议扎足背动脉,我同意了。我还是应用执笔式手法持采血针,虽然护士提醒说:“你这样会扎太深”,但我还是坚持按照执笔的手势扎了进去,探索了半天,总感觉扎在了骨头上,于是我换了手势、像拿着头皮针那样,却仍然扎不出来。这时我的心里已经慌乱了,然后我把针交给护士,她重新进针,血很快出来了。这里有一个小细节:她拔针前让我帮她拿棉签,我绕过她准备去盘子里拿——然后她说:嗨,姐们儿,棉签在这。我赶快回到她身边,发现棉签在病人被子上——从此我知道了,棉签一定要放在自己的手边,这样便于拿取。5床病人是我的阴影。护士问要不要再扎足背,我坚决地说:要!结果还是没扎出来 ……但这回护士也没扎出来,于是我们换到了手上。或许是之前的阴影太重,手上搏动那么明显,我居然没有扎出来。换护士来扎,她将针头向右稍偏了一下,血立刻涌进针管,然后她跟我说,我进针的位置离感受动脉的左手手指太远,有 5mm,实际上有 2mm就够了,这样位置就不容易偏。我使劲点点头,然后立刻改进了我的清单:找准动脉位置;扎针位置距离手指2mm;足背动脉进针时角度要小,不要用执笔式手法进针;棉签放在手边。
第9次血气
某天下午,我又有了一次机会而且有幸得到护士老师的耐心指导——她教我细细地去感受动脉的深浅和位置,判断搏动是在自己指尖还是在指腹。然后,我正确地扎入动脉,看到血液涌进针管,涌进一部分后……停止了。我想我可能是在血涌进针管之后,手的位置又动了。我停在那里,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然后,她握住我的手,向下压再向上提,然后血就继续涌出来了。
实践证明,不断总结、多动手,就是一个新手也能把事情做好,熟能生巧!
第10-11次血气
第10次血气很顺利,貌似感觉到了刺破动脉时的突破感,而且病人是清醒的哦!或许我以后不会再怕给清醒的病人抽血气了。
第11次血气。我很幸运,最后一次血气,又有了个机会面对我所害怕的足背动脉。这时的我已经不像第一次抽血气时那样慌乱不知所措。我知道我所有操作的步骤,知道之前我在足背动脉上的失败是由于动脉位置确认不准和进针角度的失误,知道在血液进入针管了要集中注意力使血充满针管,而且手还要固定不动。
一个实习护士来斜助我。我进针已经相当熟练,不会因为在真人皮肤上操作而紧张得手抖。我将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病人的足背动脉上,清楚地感受它的位置在我的指腹,而且深度也比较浅。然后我右手持针,针尖斜面朝向病人头侧,呈30度左右刺入皮肤。我缓缓进针,感受针尖和动脉的位置。突然好像有那么一下小的突破感,血顺利地涌进了针管。我努力地固定针管位置不动,直到血液充满整个针管管腔。然后护士用棉签压住针口,我忍住心里的兴奋,拔出针管,立刻去血气分析仪那里做了分析:血气结果不错。我为病人高兴,同时也为我自己高兴。
我知道我成功的抽出血气并不是偶然,因为我一次次地总结,反复纠正,上一次犯过的错误下一次就尽量不要再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而且我也见到了别人的失误:比如,之前规培同学A扎血气,之前的步骤都不错,但在拔针的时候犯了个错误:他的手有点抖,针尖没有顺着进针道直接拔出来,而是将针摆的有点横,然后拔了出来。护士老师很不高兴,她说,你为什么要把针横过来呢?这样就把动脉划了一道。
不能骄傲!我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和练习,比如:1、抽血时能否大多数一次到位?2、我之后都用的是动脉采血针,那我能否在没有动脉采血针的时候,用头皮针也能够抽出动脉血呢?3、遇到水肿、不好抽血的病人怎么办?4、我还没有学会一个人扎血气怎么操作。……等等等等。
另外,给一些书籍大家推荐:《阿图医生》(第1季&第2季)(阿图·葛文德)!注意到了吗?阿图医生也是《清单革命》的作者哦!这绝对是两本非常精彩的书,因为在阿图医生凭着自己的精湛医术和理念成为奥巴马团队的高级顾问之前,也是从一个外科医生菜鸟成长起来的。他在书中描述了自己最初学习某些操作时的担心、慌乱、不熟练、不知所措,就如同我最初学习做腰穿和抽血气一样。一个医生从新手到熟练,一定有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而我们——这些年资尚低的医生,就是这个过程中的主导者。
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