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记(五)
第五天
沉默是金
事实是
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几番思索,觉得还是有必要细说一下那个“他娘的”阿浩导游。
“他娘的”语录(昨天)
(1) 水又族在我们这儿就是少数民族,你们可知水又族是什么民族?
(2) 你们给我好好表现,所有的路线都在我手里。(那表情,那动作,想起来有些惊悚。恶狠狠地瞪着眼睛,咬牙切齿,身子前倾,一手扶着座椅,一手将五个手指捏在一起,意思就是我们此行安排都被他捏着。)
(3) 我们少数民族是十分团结的,我分分钟内聚齐三四百人,你们信不信?
(4) 玉龙雪山的索道票很难搞,小索道还是大索道,就看你们的。
(5) 不要一上车就睡觉,我的普通话有那么不标准吗?能不能气氛好点?欧了!(我们必须大声整齐地回答:欧了)
(6) 你们好好表现,我就会带你们去吃云南最好吃的团餐,欧了?
“他娘的”导游个人简介(全部来自他自述)
他是一位纳西族与藏族的“混血儿”,名字叫什么,实在没记住,只听他“叽里咕噜”地说了十几个字,重复了几遍,仍没记住。个子大约170多一点,脸上有一道道深深的刀疤。以前做过缉毒警察,身上留有十多处刀疤。见我们不信,他一度要撸起短袖给我们看,以正视听。我们是一群不喜欢揭人隐私的,他无趣地放下衣服。(其实也没掀开衣服给我们看)因缉毒警察的高度危险,便改行做了导游。
(我十分的好奇:警察可以随便改行吗?这个职业算不算保密行业?)
七点不到,我们又被安排上了路。天下着小雨,心情也开始变得烦躁不安。
纳西族是有自己文字了少数民族,在宾馆的墙壁上随处可见。文字看起来,有些像象形字。
今天的第一站:束河古镇
一上车,大家本以为不会再推荐任何购物点。因为前一天导游好心地告诉我们,本来有三个购物点,他为我们考虑,缩成了一个,让我们好好表现。团长已经多次与旅游公司的客服沟通。为了确保行程的绝对游玩,团长还特意给公司的法人、老总打了电话,请他能多多“关注”我们这个团队。
事实呢?我们一上车,“他娘的”阿浩导游就像老师一样,要求我们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听他介绍丽江的特产——黄龙玉。说实话,这些天大家都没休息好,再加上前一天大家都已受“内伤”,今天完全不在状态,有的人想打个盹儿,也被斥责道:“一上车就睡觉,难道你的普通话有这么难听吗?欧了?”
本就晕车,又坐在前排,安全比什么都重要,坚持听他所谓的“半小时”吧。(其实他嘚吧了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结束了,“今天我的业绩,就靠大家好好表现啦,欧了?”车内一片寂静。
他自知无趣,回过头,跟司机嘀咕着什么。
“他娘的”带着我们来到这个古镇,因为才7点多,百分之九十的店还没开门。不过在小镇内倒是遇到了一对拍婚纱照的新人。
团队中的大多数人都以为逛个购物店,都没带伞。束河古镇可能在建筑上比丽江更接近原始状态,翻修的少一些,地面还是那种类似的石头。我们许多人穿的运动鞋,地面不平,又下雨,哪能不湿鞋?孩子天生喜水,有的娃儿连袜子都湿了。
这里的都是些小店铺,并没有那种大的购物点,所以给我的感觉是商业化行为还缺乏规范。
当我们走到四方街时,看到有小店在卖雨具、鞋套,大家都停下了脚步,买起来,装备起来。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
我们一买好“装备”,就去追赶队伍。我边走边理新买的雨衣,只听到前面传来:“你们是来压马路的,要压马路回家去压。走个路磨磨蹭蹭,能不能快点……”我寻声而去,是“他娘的”导游?起初以为听错了。“你们后面的能不能快点,欧了?”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就是“他娘的”导游。
我们几个走在后面的,完全蒙了,这是什么导游节奏?但为了安全,在人家地盘忍着吧。
“刚才那人是谁?”旁边的游客问道。
“我们导游。”
“这什么导游?他在骂你们呢,还不投诉?”
投诉?我们想过,但又被否定了。
副团是被迎面叱骂的第一人,气不过,问旁边的游客:“去哪里投诉?”
……
这就是本次旅游“故事”的导火索,我们本想着忍气吞声,“倾囊而出”以换来生命安全,但去忽视了人最需要的尊重和心理安全。没有安全感,最基本的需要都不能满足,何来游?何来的悦?
束河古镇给我的印象就是“四方街”“压马路”……
(回想起这一段,我们需要消化的内容太多)
第五天的行程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