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最古老的文明都是依水而起,沿水而兴的:
古巴比伦在两河流域苏醒,古埃及在尼罗河畔萌生,古印度依傍着恒河繁衍,而中国,沿着黄河长江的脚步,一路向前……
图|Jian李健 ©
作为唯一绵延至今的文明
中国人对于水
有更缠绵的依恋
和更深刻的理解
农业文明从一开始就离不开水。耒耜翻开紧实的黄土,农人洒下饱满的颗粒,人们就开始祈求水的将临。风调雨顺、水到渠成、四海升平……简单的祝福里包含着最质朴的愿望。
所以旧时农家多临水。先有水,而后有丰收,日子才会越过越丰实。
图|来源于网络
图|旺旺 ©
除了田间耕作,生活也少不了水。男人们到古井汲水,妇女们抱着衣物去河边浣洗,都是一天最热闹的时候。铁桶的碰撞声和捣衣声被爽朗的谈笑盖过,时不时夹杂着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心的距离就拉近了。
如果此时有斜照的暖阳折射在跳动的水珠上,映在他们小麦色的肌肤上,那画面更会生出一种西施浣纱都不可及的美感。在这里,汗水比泪水更有价值。
图|淡淡事淡淡人 ©
图|张丁文DAEMON ©
因而政治失意的诗人们有时会转而歌咏田园:“一水护田将绿绕”、“一带山田放水声”……饱含水汽而超重的空气不但没有把气压变低,反而使这里更加清新,也使他们隐约意识到:一个民族的繁盛,未必决于庙堂,也许,正源于田耕。
图|淡淡人生 ©
带着对山园水田的深厚感情
文人踏上了找寻内心的征程
这一路风霜雪雨
万水千山都是修行
涉者,步于水也。远行在外的人,步步涉水也是步步涉难。但因为水是故乡水,难便不是什么过不去的难。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想法是多么豪气。家乡的水不远万里前来相伴,我又岂可轻易认输。而中国水系纵横交错,你中有我,在共饮一江水的九州大地上,何处不是吾乡,何人不是故友呢?
图|黄灿 ©
再次踏上路途时,可以闲看江水悠悠帆影过,停舟待渡的间隙,能够静赏游鱼到晚透寒波;独自在山中行走时,渴了,便与灵鹿共饮山泉,累了,就捧一抔溪水洗脸……豁达的心境有若甘霖,将一切苦难浇成菩提。
终于,沿着水道求索的人们,也在水中得到了中华文明得以延承的大道。
图|lhc清风 ©
图|deyang922 ©
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
遍予天下,而无偏私,似德;
所及之处,万物生长,似仁;
奔流而下,随物赋形,似义;
浅处流动,深处不测,似智;
奔赴深渊,毫不迟疑,似勇;
渗入细曲,无微不达,似明察秋毫;
蒙受恶名,默不申辩,似包容豁达;
泥沙俱下,不改清澈,似善于化物;
装入量器,亦必水平,似立身正直;
遇满辄止,不贪不求,似取而有度;
万折千曲,一心东流,似坚定不移。
一泓净水,清澈如无物,却兼具君子应该持有的各种美德,“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
图|Blockhead-yo ©
如果说,孔子的一番话,为人们定下了仰望追寻的标杆,那么老子则划出了一条准线,让人记得低头自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施予万物,不求所得,是为人的至高境界。
这些能从身边事物中汲取力量,为后人树立行为典范的人,是“水”字中心的一笔,是中华文明渊流的依归,是人们心中真正的“圣人”。
图|来源于网络
中国人可以对王权俯首,对神仙叩拜,但他们内心追寻着的,始终还是真正被他们认可的圣明之道。
所以五千年过去以后,古巴比伦和古埃及都被波斯帝国的铁蹄踏碎,印度河城邦消失,文明一度停滞,而中国历经了多次改朝换代,却从未消亡——她就像一湾春水,狂风可以卷之,鸟兽可以涉之,宝剑可以击之,谁都可以破坏它,但谁也无法改变它,绵延不绝,奔流朝东。
图|guoke-email ©
如果将中华文明比作水
那它一定早已化云降雨
沾湿我们的衣冠
渗入四肢百骸
刻进了我们的基因里
直到今天,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
我们仍然向往着
临水而居,枕水而栖
仔细观察中国地图上的水系,就像人体脉络一样,串起了一座座璀璨的城市。“七大古都”:安阳、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几乎都临水而建。
水利兴农,农兴民富,民富邦安,邦安朝盛。纵横的水系在九州大地上撑起了一片繁荣的土地。
图|TseSeven ©
人们也质朴地相信,水会带来富裕,带来福气。民间把堪舆数术叫做“风水”:风清水顺,就是吉祥之地。
在这样的地方居住,心也会像水一样宁静,推窗见湖,临牅听雨,煮露为茶,烹雾熏香,曾经载舟的水,也将载着我们驶向彼岸。
图|勒马 ©
水,
古老而常新,
所以源远流长。
面对奔流不息的河流,
孔子曾感叹道: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光阴似水,一去不返。
诗人朱熹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生如水,需要时时奋进向前。
而至于明天,
无言中生活如水,
清静中欢喜自生。
图|美景0206 ©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