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路上有一家烘焙面包店,每每经过的时候,总是有一簇簇、一团团的浓郁香气扑过来,让自己得费很大力气才能控制住自己“反扑”过去的欲望……为什么人们对面包有种难以拒绝的欲望,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偏好这类食物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特别翻开这本《面包制作的科学》,了解这种已经走向世界的食物——面包。
这不就是外国馒头吗
有人一提及面包,立刻会反驳道:
面包不就是外国的馒头吗……
好一个“不就是”!正如披萨“不就是”大饼加肉,汉堡“不就是”面包夹肉,这种世界大同的观点抹杀了一切差异性。我们在谈论面包的时候,当然不是在谈论馒头、米饭、面条或者炊饼之类的食物,因为各种食物有它自己的美味和特质,忽略了这种独特性,就等于抹杀了它存在的意义,沦为仅仅填饱肚子的东西,那么真的没有深入的价值了。
可是,面包不就是外国的馒头吗?
如果依然有人提出这种观点,大概是真的不知道两者之间的差异,其实馒头和面包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最为显著的差别在于三点:
- 原料不同。虽然两者都是以小麦为主料制作,但面包一般由高筋面粉制作,而我们通常吃的馒头是中筋面粉为原料的。
- 配料不同。馒头制作时只加面粉、酵母和水,面包除以以外还需要加入油脂、食盐、糖以及各种辅料和添加剂。
- 做法不同。我们通常说“蒸馒头”、“烤面包”,馒头是发酵后在蒸锅/笼屉里经100°蒸汽蒸熟的,而面包是在烤炉/烤箱中烤制而成的,温度一般在230°左右。
不同的原料,不同的配方,不同的做法,成就不同的美味。
这本书有什么好看的
对于这本《面包制作的科学》,并非印制精美的面包制作食谱,而是一本关于面包的百科全书,专门解答关于面包和面包制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里面并没有各种精品面包的制作食谱,有的只是:
- 面包的表皮是如何做出来的
- 面包的香味是从哪里出来的
- 面包的颜色如何烤制出来的
- 面包为什么会膨胀起来的呢
- 适合做面包的油脂都有哪些
- ……
本书强调的不仅仅是方法,而是科学,从专业角度把面包制作的流程、发酵、烤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一一解答。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面包制作本身,而是作者这种专注求精的态度。就连面包制作这种“小事”都能发挥到极致的精神,其实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匠人精神。
我最爱的面包
我是北方人,从小在盛产稻米的地方长大,于是北方的馒头面条,南方的米饭都可以很愉快的接受,对于面包,很少将其当做主食,除了早餐,其他时候吃它总感觉太“暄”了,偌大的一个面包,蓬松的如同一个棉花糖,根本不扛饿。但有几种面包,是我早餐的最爱。
- 北海道面包,撕开后,如同丝丝缕缕天上的白云,放入嘴里,立刻化作若有若无的甘甜,小麦和牛奶结合的香气回荡。
- 新疆大列巴。面包密密实实的,一个一个沉甸甸的,如同超大号的阳光下闪着油亮的焦黄的面包皮,里面一层层的,充满着核桃仁和葡萄干,横切一下,如同天上闪烁的繁星。
- 牛角可颂,起酥的焦黄脆皮加上弯弯的如女孩子眯眼笑时的形状,一口一口总是层次分明,有的可颂里面装填了黄油,即便容易发胖,也难掩黄油溢出时,香气和丝滑口感给人带来的惊喜。
面包本身,不过是个4+4的组成:由四种基础原料小麦粉、水、盐、酵母加上四种辅料砂糖、油脂、乳制品和鸡蛋,形成一道加法题,美味面包则是正确答案了。
在基督教中,人们把面包视为耶稣的身体,礼拜时通过领取圣餐的方式分食面包,把面包同时当做满足身体和精神上需求的圣物。或许,只有抱着这种感恩心态的人,才会为面包写出如此精彩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