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化非常悠久,经历了五千年的积累跟沉淀,可谓是有过无数个盛世,其中诞生了许多璀璨的文化,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文化也是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当时七国的战争打的可谓是非常混乱,互相牵制,而诸子百家的先贤们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了当时的社会贡献出自己的智慧,纷纷献上自己的救世良方,太多的门派都认为自己的学说是最好的,能够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也是因此才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当时诸子百家都有自己擅长的学说,而诸国也各自选择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学说,作为自己国家的治国方针。在当时纷乱的时期,最为出名的就是孔子的儒家学说了,当时的孔子非常的有名望,曾经周游列国,要见各个国家的君王,并且每一个国家对于孔子都是非常的尊重的,都给予了相当高的礼遇。但是在这众多国家之中,唯独有一个国家却是个里外,这个国家就是秦国。秦国非但没有给孔子很高的礼遇,甚至都没有让孔子入境。但是就是这唯一没有让孔子入境的秦国,却在最后打败了6国,统一了天下。那么这真的是一种偶然么?
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统一、称霸都不是偶然现象,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现象。同样的,在春秋战国的后期,国家经过长期的征战,内在真实的实力强弱已经可以区分开来了,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当时经过多年征战之后,实力最强的也就数秦国跟七国,谁能够抢占先机,谁就能够得到天下。就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何种百家思想就显得非常的重要,而此时在这关键的形式之下,秦国是非常敏锐的,他们果断的采用了法家的治国思想,让秦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迅速的变得十分强大,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能力都得到了暴增,最终打败了六国。那么这个法家的思想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为什么可以让秦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变得这么强大呢?
其实法家的思想就是依法治国,“法”是具有绝对性的,对于制定下来到法律,必须要无条件的服从。而且这个“法”是由君王制定的,同时强调了君王无上的地位,不遵从法律就相当于挑战君王,是会受到严格惩罚的。虽然这个“依法治国”看起来跟现在世界大多数治理国家的方式基本相同,但其实当时的“法”是非常的残酷的,百姓是没有任何的权利可言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思想确实让秦国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增加了自己的实力,达到了扩张的目的。因为在这样的思想下,国家上下无论你愿不愿意,确实是拧成了一股绳,贯穿了君王的意志,使国家飞快的发展了起来。
但是儒家的思想跟法家的对比起来,就没有这样的优势了,只是因为儒家强调的是仁政,非常的强调“以人为本”,但是儒家的思想,对于最底层的老百姓是非常有帮助,非常能够收获人心的,更加的适合国家的长治考虑百姓久安,但是当时可是战乱时代啊。天下的形势所迫,秦国的君王根本就不可能按照儒家的思想去顾忌百姓的疾苦,因为在他们眼里首先要得到天下,将天下统一后才能够去考虑其他的事情。也就是这样的想法才让秦国将儒家的思想拒之千里。
但是如今的我们看待当时的历史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秦国当时利用法家的思想虽然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天下。但是,秦始皇登基之后却并没有意识到法家思想已经不适合自己国家的治理跟发展了,仍然选择富国强兵导致的结果确实国富但是民穷,最终忍受不了疾苦的百姓纷纷选择起义,抵抗秦国,秦国也就是因此才灭亡的。可以说成也是法家,败也是败在了法家之手。
也就是秦始皇的这个惨痛的教训,让之后的各个朝代警醒,后世朝代纷纷吸取秦始皇的经验。之后的汉朝也就没有哪代皇帝敢说自己独尊法家思想治国。甚至在汉武帝的时期出现了“罢百家,尊儒术”的方针。哪怕是有用到法家思想的地方,也都会将儒家的大旗摆在前方,在这儒家大旗下悄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