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这段时间,有不少我们熟悉的面孔相继离去,其中不乏英年早逝的名人。
而健康这个话题,又被屡次刷屏。
从做职业咨询至今,我感受到无数的人都在被焦虑驱赶或吞噬着,甚至有来访者一边埋怨工作的压力和痛苦,一边却不允许自己休息。
好像一旦停下来,就背负了很重的罪过一样。
尽管从道理上,我们都明白“人不是机器,需要劳逸结合”,但在现实中,放眼望去,街上的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回到家里依然无法放松,即便在休息时间,还要想着去社交、去学习,一旦不去做这些“正事”,内心会极度恐慌和空虚,不仅不能体会到快乐,并且还会陷入自责愧疚的情绪中。
难怪有人说,爱拼未必会赢,它可能更是一种病,得治。
温馨提示,文中故事源于真实咨询案例,为保护当事人隐私,特地隐去关键信息并进行了文学加工与处理,旨在用来呈现问题及解决思路,特地申明。
一、“我很累,但不敢休息”
见到王萍(化名)的第一眼,我实在无法把眼前的她和资料里那个30岁不到的年纪联系起来。
坐在我对面的王萍脸色憔悴,背有点佝,穿着和年纪不相称的驼色老款大衣,头发随意地扎起,额头上的几缕刘海就那样贴在脑门上,大大的眼睛黯淡无力,像是刚生了一场重病一般。
“所以,你的困扰是找不到职业发展方向,对吗?”一番简单的介绍与寒暄之后,我便和王萍开启了一番对话。
听着王萍的叙述,我的内心感受就一个字,累。
王萍自幼乖巧听话,她有个妹妹,和她的性格截然不同。
妹妹属于那种让父母很操心的孩子,也受到了父母极大的关注,而王萍只有躲在角落里眼巴巴羡慕的份,她很小就学会了读懂大人的眼神和期待,对她而言,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妈妈在教训妹妹时说的那句“你要有你姐姐一半的懂事就好了。”
这对王萍来说,是为数不多的认可和赞许。
王萍学习刻苦努力,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了妈妈建议的法律专业。
毕业前的王萍趁着校招的机会,应聘到了一家公司做法务,一直做到了现在。
按照王萍的话说,等自己做了法务的工作才发现,自己就像穿上了传说中的“红舞鞋”,一刻也停不下来。
简单说来,公司法务经手的一切事宜,都和公司利益密切关联,你不能大意更不可马虎,而法务给出的意见更是作为公司决策的重要参考,容不得一丝闪失与偏差,时间久了,很多法务工作者都会或多或少患上“强迫症”。
心累不说,这个行业的累更体现在时间上。
法务工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专业性,绝不能拖延,而正常情况下,一家公司也就1-2名法务,所以王萍的工作时间常常是不固定的,很多时候,为了第二天的项目会议,熬夜加班是常事,而一旦遇到紧急事务,BOSS一个电话就追来,管你是在下班的路上还是度假,甚至刚刚洗完澡打算休息,你都要随时切换到备战状态......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随时能感受到王萍身上的压力和疲惫,这种情绪仿佛迅速在我身体里蔓延开来,让我不堪重负,我不禁问王萍:“你有没有想过停一停?”
二、你拼尽全力,却从来不曾为过你自己
王萍突然哽咽了,泪水夺眶而出。
我看见王萍的嘴唇微微颤抖,轻轻地说出了一段这样的话:“我感觉自己没法停下来......我不想在老公面前显得弱小,我要让父母为我骄傲,我要给我女儿最好的生活......”
王萍说了很多很多的理由,却唯独没有提到她自己。
事实上,王萍的这种心理状态及表现,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普遍的存在。
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这种表现和精神分析中“假性自体”的情形很像。假性自体起源于婴儿时期对妈妈的需要没有很好地被满足,于是孩子会有意无意地讨好妈妈,像是一场交易,为的是换来妈妈的关注。
这类人从小压抑了自己的情感,只是不自知,在长大之后,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外人看来是优秀且杰出的,但内心却无比空虚和迷茫;这种空虚和迷茫会加剧与强化他们不断对外讨好的行为,以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赞许,以及换来一丝所谓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但这样的努力,往往收效甚微。
因为内在匮乏,所以拼命向外讨好;
越是向外讨好,越不敢有自己的主张和界限,听任他人支配和控制;
越是听任他人的支配和控制,越是惶恐不安患得患失;
越惶恐不安患得患失,就越是不敢有一丝停歇;
越是不敢有一丝停歇,就越是忙碌不堪;
越是忙碌不堪,就越无法关照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内心深陷荒芜和匮乏......
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然而让人感到惋惜的是,他们自己很难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和境遇,在无穷无尽的忙碌中,最终熬到油尽灯枯。
我告诉王萍,看似职业目标不明的问题背后,是源于内在自我认可感和价值感低导致的;如果不从心理疗愈入手,越是拼命往前,越是适得其反。
三、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对过去的体验
第二次咨询的时候,我带着王萍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即,重写人生剧本。
如果有台时光穿梭机,能让今天的你穿越到过去看到童年的自己,你觉得那时的自己正在经历着什么?
如果让你以一个人成年人的身份参与到那段经历中,你想对这个孩子说些什么,能够让这个孩子从糟糕的体验中走出来?
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梳理,王萍为自己的童年重新写了一个剧本。
时间:暑假前的一个傍晚
地点:我童年居住的地方
人物:妈妈、妹妹、童年我、成人我
六月底的时节,这个小城已经四处弥漫开来夏天的气息,大街上的人们有的都套上了短袖,但妈妈说,这个季节毕竟没有入夏,还是穿暖和些比较好。
我穿着一件格子褂和黄色马甲,一进教室就看到了同学惊诧的眼神:“喂,王萍,今天预报说都快30度了,你还穿着马甲,就不怕被热死吗?”
“她不怕热死,她是怕被妈妈唠叨死!”另一位同学起哄道。
我若无其事地坐了下来,心想你们懂个P,这是妈妈关心我的表现。
想到这里,我的鼻子酸酸的。
我也有过快乐的童年,那个时候妈妈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我的身上,但自从三岁那年,妹妹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局面,显然,天性爱笑、性格讨喜的妹妹似乎更受妈妈的喜爱,和妹妹比起来,我总是显得木讷而笨拙。
有那么一天,妈妈带着我的和妹妹逛街,妹妹吵着要一个精美的娃娃,而这个娃娃,其实我也想了很久。
妈妈转过脸问我:“萍萍,你也想要一个吗?”
我几乎脱口而出“想要”,但就在话到嘴边的一刹那,就像鬼使神差般说了句:“妈妈,我不要。”
“真的不要吗?”妈妈再次问我。
我使劲摇着头,拼命压抑着想要流出的泪水......
回到家中,我把自己关进房间里,用枕巾捂住夺眶而出的泪水。
(轮到成年的我出场了)
成年的我来到房间里,用手温暖地摸过童年我的小肩膀,对童年的我说:“你明明想要娃娃嘴上非说不要,现在妹妹得到了你却没得到,一定很难过吧。”
童年的我抬起头来,对着成年的我说:“我感到很难过,也很伤心,明明自己特别渴望,却到关键时刻说不出来......”
成年的我启发式地问:“为什么你内心明明想要,却又不敢说呢?”
童年的我若有所思,想了几秒钟说:“我觉得妈妈赚钱很辛苦,妹妹不懂事吵着要玩具,如果我再吵着要玩具,就会让妈妈觉得我和妹妹一样不懂事。”
成年我问:“如果妈妈觉得你不懂事,又会怎样呢?”
童年我说:“她可能就不爱我了......我没有妹妹漂亮,更没有妹妹嘴甜,妈妈说我木讷,而懂事是我在妈妈心中为数不多的优点了。”
成年的我抱住了童年的我:“傻孩子,妈妈怎么可能不爱你呢?再怎么样,你都是她的孩子啊。其实妈妈问你是否也想要个娃娃的时候,她也想让你开心呢。”
童年的我怯怯地看着成年的我:“你是说妈妈不会嫌弃我,是吗?”
成年的我点了点头:“是啊,哪有妈妈会嫌弃自己的孩子呢?妹妹性格外向爱哭闹,妈妈更会担心她多一点儿;在妈妈心里面,你考虑问题很周全,做事也不鲁莽。所以她平时不怎么说你,不代表不爱你,反而是因为对你放心啊。”
童年的我听到成年的我这么说,感到有些新奇:“嗯,你说的有道理。那么妈妈怕我着凉给我穿上马甲,其实我讨厌穿马甲,你觉得我可以和妈妈说吗?”
成年的我微笑着说:“当然可以了,傻孩子。你可以和妈妈说,你知道妈妈怕你着凉,但是你确实感觉很热。”
童年的我半信半疑:“我说了妈妈会责怪我吗?”
成年的我摸着童年我的头说:“不会啊,因为你说出了妈妈的担心,但同时又说出了你的感受,妈妈一定会认真考虑你的感受的。”
童年的我兴奋不已:“哎呀,这真是太好了。那么我可不可以和妈妈说,其实我也很想要那个娃娃,只是我知道妈妈赚钱太辛苦了,所以我才说不想要的......”
成年的我点了点头:“好姑娘,你能这么想就对了。记住,就像你能理解别人的难处和感受那样,当你表达出你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时,他们也会和你一样,慢慢去尝试理解你的。好了,我也该走了,祝你开心,小姑娘。”
童年我把成年我送出房间,看见成年我飘向空中,无影无踪。
四、我们缺失的这一课,叫做好好爱自己
几次咨询下来,王萍的状态明显好了很多。
她渐渐发现,原来自己这些年来,一直试图把自己变成她以为妈妈会喜欢的样子,没想到渐渐丢失了自己。
这一路走来,王萍很累也很辛苦,她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拼命维系那个近似“神”一样完美的人设,不允许自己有一丝差错,不允许自己有任何沮丧、愤怒等负面情绪,试图通过近似完美的呈现,赢得周围人的认可和赞许,但事实恰恰事与愿违。
由于对自己的要求过分苛刻,同时通过压抑自己的感受一味迎合对方,会让王萍的客户、朋友甚至家人都会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王萍更像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王萍的家人和朋友不止一次地对王萍说,他们都认为她这个人是还不错,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咨询后的王萍做了个决定,她打算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就向公司递交了辞职信。
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一个决定,在我看来,却是王萍内心成长的重要的转折点。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如果你可以在浪费时间中获得快乐,那么就不算是浪费时间;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要试图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来自那空白深处。
也许,我们都习惯了别人告诉自己该怎么做,就在这种无意识的匆忙与劳碌中,我们错过的不仅是快乐,更有健康,甚至付出了惨痛的生命代价。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已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平台全面发售。